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20区块属于典型的致密岩性气藏,即非常规气藏,气层的分布严格受砂体展布和物性的控制,其开发的核心问题是储集体极强的非均质性以及微观岩石学特征变化导致产能的变化。本论文基于区域地质背景特征、地层及构造再认识,通过对储集体的沉积微相特征、储层特征等深入、细致的描述,揭示了储集体的空间展布和连通展布,研究了储集体参数的空间分布非均质性,建立了储层三维地质建模,进一步开展了气藏富集规律和气水分布规律研究,进行了气藏评价,本次研究成果能够为开发效果的改善提供重要地质依据和有利的保障。主要成果如下:(1)苏20区块处在伊陕斜坡的北部中段偏西,为一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宽缓单斜,坡降大致为3-10m/km,发育多个西南方向开口的鼻状构造。微构造高部位对天然气富集有较好的控制作用。(2)山1段沉积时期,由于构造活动相对平静,以近南北方向条带状分布的曲流河为主,山13-山12-山11,北部物源区抬升逐渐减弱,河流不断退积,砂地比减少,部分河道废弃沼泽化。进入中二叠世下石盒子期,构造抬升,以发育辫状河沉积为主,辫状河道快速向湖中推进,横向频繁迁移,形成近南北向的网状展布。盒8下2-盒8 下1-盒8上2,北部古陆逐步抬升,河流作用的逐渐增强,河流-三角洲体系向南推进。盒8上段沉积末期,研究区北部和东北部物源区供给有所减少,出现洪泛沉积略占优势的格局。(3)盒8及山1段砂岩类型主要以纯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部分为岩屑砂岩,山1段岩屑含量明显较高。填隙物以高岭石和硅质胶结为主,主要发育五类孔隙,原生粒间孔隙、粒内溶孔、高岭石晶间孔、填隙物溶孔和微裂隙。盒8与山1段储集层的孔隙度普遍小于13.0%,渗透率普遍小于1mD,属低孔、低渗型储集层。成岩作用对砂岩的改造控制了储集层的发育规律,强烈的压实作用和硅质胶结作用是本区砂岩低渗的主要原因之一,溶蚀作用是形成有效储集层的必要条件。(4)苏20区块气藏发育主控因素表明:在盒8段和山1段各类沉积砂体中,心滩及边滩沉积砂体物性最好,其次是其底部滞留沉积。粒度粗,石英含量较高,杂基含量较少的石英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具有较好的物性。晚期成岩阶段,在酸性孔隙流体的作用下发生溶蚀现象,极大的改善了储层。同时,含气饱和度高值区与正向构造主体或侧缘叠合性较好,对天然气局部富集有较好的控制作用。(5)在上述成果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了多方法优势相结合、确定性建模和随机性建模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相控三维地质建模。(6)综合分析了苏20区块气藏富集规律和气水分布规律,选取泥质含量、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五种参数作为评价依据进行聚类分析,开展气藏评价。Ⅰ、Ⅱ、Ⅲ类气层在各小层中均有发育,其中Ⅰ类气层在盒8 上2段最为发育,Ⅱ类气层在各小层中所占比例较为一致,盒8 下1、盒8 下2小层中发育较多的Ⅲ类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