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规律及菌群结构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erryhua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树腐烂病(Valsa apple canker)是我国苹果上普遍发生的一种严重病害,由于该病危害大,防治难,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明确苹果树腐烂病病菌的侵染规律,本试验进行了病原菌侵染时期研究和病斑扩展观察,并针对修剪工具在病害传播中的作用展开了试验研究。此外,本试验还分析了河北省苹果主产区腐烂病菌的群体结构,测试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特点。主要结果如下:1、苹果树腐烂病菌侵染时期结果表明,一年四季病原菌都能够对苹果树的伤口造成侵染,新伤口比老伤口被侵染率高。2、通过对腐烂病病斑长度和宽度以及枝干的直径进行周年观察,结果表明,苹果树腐烂病病斑全年均可扩展,不同月份扩展量均不尽相同,纵向扩展高峰大致发生在春季的4月份,而横向扩展在4月份和11月份均有一个扩展高峰。3、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11月,每个月均采集同一块病斑上的小黑点(子实体)检查产孢量,结果表明,一年之中每个月均可产生分生孢子,其中5月份田间分生孢子器产孢量明显要比其他月份高,其次为12月份。4、2011年12月至2012年3月及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在连续两个冬季的每个月中旬进行了修剪工具传播病害的试验,用沾有孢子悬浮液的锯子锯6~7年生苹果树主干,每月处理40株,待发病后统计发病率,结果表明,修剪工具能够造成病害的传播,在所测试的几个月中,11月份~2月份发病率高,而3月份发病率很低。因此,如果改冬剪为春剪,选择在3月份进行集中修剪,能有效减少病菌的传播和侵染。5、通过对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进行研究,表明河北省各地区的苹果树腐烂病菌在菌落颜色、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疏密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颜色菌株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在菌丝生长速率接近的情况下,浅黄色和灰白色菌株致病力最强。菌落颜色相同而菌丝生长速率不同的菌株间致病力也有显著差异,且致病力强弱与生长速率呈正相关。菌丝疏密程度对菌株致病力的影响不明显。6、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菌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表明,44株分离株共产生89条谱带,并且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率为100%。应用NTSYS2.1对所得到的RAPD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72为阈值,所有的菌株可划分为7个遗传群体,说明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然而,这种群体划分与地理来源并无直接关系。鉴于黄色、浅黄色和灰白色菌株为河北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的优势菌株,特选出分别来自第Ⅰ-Ⅶ组的SJZ7、CZ5、XT3、QHD17、HS2、TS8和LF8,作为备用菌株,供今后在抗病种质材料测试中使用。
其他文献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防治西花蓟马的重要生物因子之一。昆虫在感染了病原物(或寄生物)后
在花生的种植过程中,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危害最为严重。长期以来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污染环境,且防治成本高,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农药与花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