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话修正研究是会话分析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课题。本研究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汉、英对比的角度出发,以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和阿瑟米勒的著名剧作《推销员之死》为例,研究、比较汉语和英语戏剧会话中会话修正的使用情况,包括会话修正的模式、出现频次以及修正策略等,分析汉语、英语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会话修正的使用的异同、会话修正在戏剧会话中的作用,为汉、英戏剧翻译,戏剧文学教学提供参考。
本研究首先根据曹禺的著名剧作《雷雨》和阿瑟米勒的著名剧作《推销员之死》的电子文本建立小规模语料库,将两部作品中出现的会话修正现象用TAG标注出来。然后运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smith调查统计语料库中所有的会话修正现象。通过对三个研究问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就修正模式和出现频次而言,在《雷雨》中,共有263个会话修正的实例;在《推销员之死》中,共有312个会话修正的实例。根据Schegloff,Jefferson&Sacks(1977)的研究,汉、英戏剧会话中所有的会话修正现象都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的会话修正模式:自我发起自我修正、他人发起自我修正、自我发起他人修正、他人发起他人修正。而且汉英剧本中都表现出一种偏爱自我修正的倾向。但汉、英戏剧会话也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雷雨》中他人发起自我修正模式使用最多,不同于以往有关会话修正研究得出的一般结论,即自我发起自我修正模式最为普遍。《推销员之死》中,自我发起自我修正的修正模式使用最为广泛,和Schegloff,Jefferson&Sacks的研究相吻合。就修正策略而言,汉、英戏剧会话中所有的会话修正现象都可以分为六种相同的修正策略,但是使用情况不同。《雷雨》中理解确认的策略使用最多,其次分别是请求解释、使用疑问词、重复、使用无所指的语气词、和错误更正。《推销员之死》中,重复策略使用最多,其次分别是使用疑问词、理解确认、请求解释、使用无所指的语气词和错误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