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氮配施钙、镁、硼、钼对几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来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ei88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减少露地蔬菜大量元素施肥量,降低面源污染。本文选用冬瓜、生菜、空心菜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实验和盆栽试验,采用叶面喷施(硼和钼)和基施(钙和镁)两种方式,研究减施30%氮肥下配施钙、镁、硼、钼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蔬菜生产中减少氮肥的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减氮30%配施钙镁硼钼处理可提高冬瓜产量33.4%,22.1%总糖含量,降低土壤氮磷淋溶,提高氮4.6%的利用率;钙镁处理可提高冬瓜20.5%的产量,26.5%Vc含量,显著降低65.9%的亚硝酸盐含量,提高氮17.4%的利用率;硼钼处理冬瓜总糖含量与减氮30%、正常施肥无明显差异,亚硝酸盐含量介于减氮30%、正常施肥处理之间。钙镁、硼钼、钙镁硼钼处理比正常施肥处理氮利用率分别提高14.5%、9.1%、17.3%。(2)减氮30%配施钙镁处理、钙镁硼钼处理显著降低生菜硝酸盐70%和41.4%;钙镁处理、钙镁硼钼处理分别降低生菜亚硝酸含量46.9%、40.6%,钙镁提高了6.6%的Vc含量,钙镁、钙镁硼钼处理比正常施肥处理氮利用率分别提高8.6%、5.8%。(3)减氮30%配施钙、镁、硼、钼,第一季空心菜中,镁、钼、钙镁硼钼处理,空心菜产量提高了35.6%、23.0%和15.2%,钙、镁、钙镁、硼、钼、硼钼、钙镁硼钼处理比正常施肥处理氮利用率提高11.7%、20.8%、21.3%、15.3%、17.1%、21.6%、33.1%。钙、钼、硼钼、钙镁硼钼植株全氮含量提高6.7%、6.5%、12.5%、9.8%。第二季空心菜中,钼、硼钼,空心菜全氮含量提高14.3%、12.9%,钙、镁、钙镁、硼、钼、硼钼、钙镁硼钼处理比正常施肥处理氮利用率提高提高13.8%、30.5%、25.1%、13.9%、38.3%、37.6%、21.8%。
其他文献
产肉性状的遗传改良是生猪良种化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中外猪种在产肉效率和肉质等经济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地方品种猪的优秀种质资源在肉质品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在现代育种中的挖掘和利用仍相对匮乏。本研究对西方商业猪种(大白猪和长白猪)、中国地方品种猪(梅山猪、五指山猪及藏猪)以及我国培育品种(松辽黑猪)等6个品种猪的活体体尺、胴体屠宰、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等性状指标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同时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甘油酯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及大肠杆菌攻毒后的保护作用,为其在黄羽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一: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360羽,按初始体重一致原则(无显著性差异)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试验期为63d。三组分别为:基础日粮组(无抗负对照组,即NC组)、抗生素添加组(基础日粮+250 mg/kg土霉素盐+200 mg/kg那西肽,即PC组)与丁酸甘
蚕豆种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光谱参数与营养利用和代谢之间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资料少有报道,尤其是加拿大西部常见的蚕豆品种,本研究旨在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S)技术探究在加拿大西部生长的不同基因型蚕豆种子和不同热加工处理对蚕豆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影响,为日后的反刍营养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数据。试验一: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子光谱(ATR-Ft/IRS)测定不同品种并经不同时间瘤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野猪(如非洲野猪或者欧洲野猪等)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使全球的养猪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从而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目前ASFV至今尚无有效疫苗可用于防控,对ASFV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和预防是防止该病爆发的主要手段。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基于将C
肌生成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TGF-β超家族的一员,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节因子。MSTN-/-型牛、猪、兔等动物的脂肪含量显著下降,且瘦肉率、产肉量提高,但其内脏重量显著减轻。目前尚无对MSTN+/-型大白猪的脂肪性能、器官指数及肠道微生物进行系统检测的相关报道。因此我们从同一父本(MSTN+/-型,F5)的后代中,选出17头MSTN+/-型大白猪(MSTN组)和18头野生型大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栽培蔬菜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茄子品种资源类型丰富,对茄子品种资源的收集、鉴定、创新是进行茄子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广东是茄子生产和消费大省,然而有关广东地区茄子品种资源研究鲜见报道。本试验收集了广东珠三角地区60个茄子栽培品种,通过调查形态学性状和采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茄子品种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取得主要结果如下
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是葫芦科南瓜属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种类繁多,营养价值高,具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我国南瓜种植面积及产量居世界首位。南瓜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和药用食品,其富含的类胡萝卜素具有保护视力、抗氧化和预防多种癌症等功效。果实性状是园艺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探索果实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培育出消费者喜爱的营养价值高且优良南瓜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肥,化肥的大量施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因此,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蔬菜作物化肥施用量超标十分普遍,其中氮肥的过量施用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蔬菜化肥减施十分关键,采取何种措施在化肥施用量减少时,保障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了当下蔬菜生产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
南瓜(Cucurbita L.)是一种耐储藏便运输,营养丰富,加工价值高,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蔬菜。我国主要种植三个南瓜栽培种,分别是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和印度南瓜(Cucurbita maxima)。中国南瓜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位于三个南瓜栽培种之首。中国南瓜粗生易种,其种类繁多,形态多样,种质资源丰富,但是,至今对中国南瓜开展基于
豌豆(Pisam sativam L.)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之一,是集粮食生产,鲜食蔬菜、食品加工等多用途于一体的作物,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生产上常利用去顶或者控制侧枝生长来调控豌豆的株型,从而提高产量。硼(Boron,B)作为植物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缺硼时植物生长受到限制导致减产,严重时甚至使其颗粒无收。研究表明硼对植物顶端优势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而独脚金内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