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现场由于存在大量压力容器、阀组和管道等装备,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难以估计。因此,保证安全生产是每一个采油单位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巡检作为最主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目前以人工巡检方式为主,该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常有漏检、误检等情况发生。为保证高效、可靠的巡检,国内外各大油田生产单位大力发展以机器人为主体的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现场由于存在大量压力容器、阀组和管道等装备,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难以估计。因此,保证安全生产是每一个采油单位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巡检作为最主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目前以人工巡检方式为主,该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常有漏检、误检等情况发生。为保证高效、可靠的巡检,国内外各大油田生产单位大力发展以机器人为主体的智能巡检模式。仪表读数自动识别是油田巡检机器人的核心功能之一。由于油田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常规的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较难应用于油田巡检机器人,因此,展开油田仪表读数识别算法研究对油田巡检机器人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仪表读数自动识别作为智能巡检的核心,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发展迅速,但仍面临着以下几点困难和不足:(1)当前仪表读数识别算法对视觉环境要求较高,一旦视觉环境不佳,识别结果容易出错;(2)当前针对指针式仪表的读数识别算法步骤较多、容错率较低,鲁棒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和深度神经网络对油田常用仪表读数识别进行了详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油田仪表读数识别研究。针对油田仪表图像存在由复杂环境导致的模糊、形变、高光以及低光等问题,利用图像降噪、图像增强等技术对仪表图像进行处理,有效提升了仪表图像质量。根据数字式仪表、液位式仪表和指针式仪表的各自特征,分别利用K最邻近分类(KNN)方法、比例法和坐标映射法对读数进行识别,识别精度满足油田巡检抄表要求;(2)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研究。针对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存在步骤多、参数多、容错率低以及鲁棒性较差等问题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方法中存在仅将网络用于仪表检测、降低环境干扰、未能真正发挥网络强大的拟合能力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与细粒度分类网络结合的指针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在有限指针仪表图像的基础上生成用于细粒度分类网络训练学习的大规模样本集;其次,利用生成的大规模样本集对细粒度分类网络进行训练;最后,训练好的细粒度分类网络根据输入的指针仪表图像自动识别读数。该方法将读数识别任务转换成细粒度分类任务,完成了“图像-读数”端到端的识别流程,简化了识别步骤,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和识别正确率。为了验证本文所研究的仪表读数识别算法的有效性,利用大量真实仪表图像分别对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油田仪表读数识别方法和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指针式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中,KNN实现了 94.93%的读数识别正确率;比例法与人工抄表相比仅有3.68%的相对误差;坐标映射法与人工抄表相比仅有0.43%的相对误差,满足油田开发现场的巡检要求。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指针仪表读数识别方法达到了 98.23%的识别正确率,达到了简化流程、提高鲁棒性的效果。
其他文献
当前生物特征识别(biometrics recognition,BR)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主要是基于图像采集与处理的方法,存在种种不足。课题组前期首次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手掌电阻抗谱(BIS)测量的BR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扫频式BIS测量系统。但是在实验中受外界环境如手指干湿程度、接触压力等因素的不同造成BIS测量重复性欠佳,识别率低。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改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越来越高,地铁建设工程正逐渐进入大发展时期,而地铁车站暗挖施工技术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手段,为了能更安全有效地施工、充分结合地上地下资源,工程设计人员对其的研究从未停歇。本文依托西安地铁新植物园站的地铁建设工程,采用MIDAS-GTS岩土工程数值模拟软件,并结合理论分析等手段,对新植物站PBA工法施工进行了全过程施工阶段模拟,得到了新植物园站PBA工法不同施工阶段的地表变形及结构受力
图像特征检测与匹配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研究问题。目前,传统算法虽已处于理论成熟期,但也面临复杂自然场景中遮挡、阴影、相似性纹理以及光照变化一系列挑战,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传统图像数据的低可计算性。为突破二维图像的低可计算性瓶颈,光场成像技术采用四维参数化方法获取空间光线的位置和角度信号。基于光场成像理论,本文提出了光场对极平面图像的特征检测、描述与匹配算法。与传统方法不同,本文在光场对极平面图像中
图像特征检测和匹配是许多高层计算机视觉任务的重要基础。真实场景目标普遍存在遮挡、非朗伯表面、复杂纹理等因素,受此影响传统图像特征的检测和匹配仍面临较大挑战。与传统成像系统相比,双平面光场成像系统能够同时记录光线的位置和角度,对场景信息的记录更完备。光场数据的多角度信息为高精度特征检测与匹配提供了比传统图像更具优势的数据基础。光场二维对极平面图像(Epipolar plane image,EPI)是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不可逆的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通常会出现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极大加重了患者和其家人的生活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AD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对早期AD患者进行疾病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活质量,因此对AD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准确诊断尤为重要。近年来,CT、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其主要目的是将运动目标检测为前景从视频序列中提取出来,与之相对的运动目标周围环境作为背景,与运动目标分离,具有成本低、可代替人工、全天候服务等优点,在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视频稳像技术的作用主要是解决由于摄像头抖动导致视频影像随之偏移的问题,视频稳像技术通过分析视频全局信息,找出视频序列当中的抖动帧,并结合全局信息对抖动帧进行
众所周知,信息以明文形式传输时极易遭受不法分子的窃取、篡改。作为常见的信息载体,图像加密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相比于传统成像,单像素成像技术在噪声、弱光条件下具有很大优势。傅里叶单像素成像作为一种典型的单像素成像技术,可以高质量地成像。然而,较长的测量时间和较多的测量数量依然是单像素成像应用中的劣势。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傅里叶单像素成像技术、光学处理技术和逻辑映射提出了图像认证和图像加
随着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设备的传输质量越来越高。但是大量视频在采集、传输和保存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最终的视频质量较差,需要采用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来获得更加清晰的内容。在目前的相关研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已成为该领域的主流研究方法,该项技术在智能安防、视频修复和医疗影像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本文选取端到端的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网络来进行相关研究。相比于单幅图像的超分辨率
以一艘16 000箱集装箱船为对象,基于Fluent软件建立计算模型,对船体水线以上结构表面风场风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风载荷系数,并与规范方法和Isherwood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风向角变化,结构表面风载系数变化较大,CFD数值模拟结果略小于规范计算,而Isherwood方法同样具有相当的精度。文中的方法可根据实际海况条件获得最不利的风倾力矩,可应用于船舶稳性设计和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