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著作中的翻译文本植入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006804680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光旦是我国近代优生学的开创者,同时他在学术翻译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37年出版的《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一直以来被视为潘光旦的优生学专著,事实上其中的两章分别由潘光旦"挪用"的两个外来文本构成,所占篇幅已超过全书的一半。这种翻译与写作并存的现象,即是本文所说的学术著作中的翻译文本"植入",本文即致力于探讨潘光旦在其优生学著作中"植入"翻译文本的内容、原因和方式。本文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以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为视角,阐释潘光旦《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中翻译文本"植入"现象的形成过程,并分析被"植入"文本的翻译特点。研究发现,潘光旦选择"信任"两部原作及其作者,是因为当时缺乏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国民性的系统性论述,促成了该书中的"植入"。潘光旦对外来文本的"侵入"体现在其对外来文本内容上的删节、顺序调整,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对原作里文化典故的替换。潘光旦"吸收"外来文本的意义和形式,采取"归化"策略将其转化为目的语的意义和形式。最后,潘光旦通过"回译"与添加译注的方法,"补偿"在翻译过程中因历史、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失衡,从而帮助中国读者更好地理解源文本。学术著作中的翻译文本"植入"现象在20世纪初的中国并不罕见,尤其是在一些学科的初创阶段。这种现象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合理性,而对此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翻译行为的性质和功能。
其他文献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以应用语言学为蓝本,从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本文主要从范畴转换的层面出发,论证理论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中英双语互译实践提供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血清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分析4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病人血脂代谢情况,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TC、HDL-C、L DL-C、ApoB升
目的:评价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治疗胸腔恶性积液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用胸腔恶性积液病人48例,随机分为2组,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于胸腔置管灌注rmhTNF1500万I
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荣获年度人物大奖。这对于全国的审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它不但是审计长的荣誉,更是我们审计人
目的建立舒脉通胶囊中肉桂酸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舒脉通胶囊中肉桂酸的含量,同时采用方法学中获取的验证数据对结果不确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