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糖乳杆菌D-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同源重组质粒的构建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05233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酸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有机酸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环保、医药、饲料、日用品、化工等领域。以乳酸为单体经化学合成的新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具有无毒,无刺激性,强度高,可塑性好且在自然界中能够被微生物彻底分解,不污染环境的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乳酸生产及其应用的研究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而鼠李糖乳杆菌作为乳酸的重要生产菌株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由于鼠李糖乳杆菌中存在L-型和D-型两种乳酸脱氢酶,生产的乳酸是DL-乳酸,不能产生高光学纯度单一构型的乳酸。本文在分子水平上,对鼠李糖乳杆菌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其D.乳酸脱氢酶的酶学特性;同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鼠李糖乳杆菌的D-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敲除,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生产高光学纯度的L-乳酸。目前,国内外对同类研究报道较少。   本论文以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JCM1553)为出发菌株,首先对其培养条件、生长周期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其次,从其总DNA中通过PCR扩增到D-乳酸脱氢酶基因(D-ldh),将D-ldhDNA片段与表达质粒pET-22b(+)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ET-D-ldh。将重组质粒pET-D-ldh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D-ldh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表达。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重组菌BL2l/pET-d-ldh表达产物D-ldh的酶活力,测定到重组菌BL21/pET-d-ldh粗酶液中D-ldh的酶活力为31U/mL,而在菌株BL21/pET中测定不到酶活。对重组菌BL21/pET-d-ldh表达的D.乳酸脱氢酶的酶学特性研究显示,其催化反应最适pH为5.6~6.0,最适反应温度为30℃~35℃;再次,本实验构建了一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JCM1553)的置换型同源重组质粒pUC19-D1-CM-D2。将此质粒转化至鼠李糖乳杆菌中能与菌株染色体上的D-ldh基因进行同源双交换,通过质粒pUC19-D1-CM-D2中氯霉素抗性标记进行筛选,期望能得到D-ldh基因缺陷的突变株,从而获得产高光学纯度L.乳酸的鼠李糖乳杆菌。
其他文献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以其低排放、高效率、高能量密度和燃料储存运输及补充方便等特点,被认为是适应未来能源和环境要求的理想动力源。氢氧燃料电池采用氢气为燃料气体,氢源问题成为制约PEMFC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重整气为燃料是目前从经济和技术角度上都接近实用要求的方案,但是由于制氢工艺的限制,制氢原料不纯或制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会导致氢气产品中出现杂质,如碳化物、氮化物及硫化物等,这
本文通过两种方法改性BiOBr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辅助合成的BiOBr和通过非金属改性的BiOBr。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比表面积分析(BET)、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傅里
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阅读的文章应该不算少,按道理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已经养成,阅读能力应该很强。很多学校现在仍然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打转,学生对付考试卷上的阅读题目应该有一手了吧,可事实有时总会让人大跌眼镜,大多数学生在高考的考场上面对一道道阅读题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得到的分数让人心寒。更可悲的是,学生高中毕业后,还有几人对阅读感兴趣?还有多少人保持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又能有多少人“自能读书”?  原因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