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近断层/远场地震和SSI效应的基础隔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评价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x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震技术通过限制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来保护结构免受强震破坏。针对高层建筑中有LRB隔振装置的结构抗震性能已有部分研究者开展了少量研究。然而,对基础隔震的有效性进行探讨,以此保障并有效地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仍需进一步探索。
  根据IBC(2012)和ACI318(2014)的规定,选择了一栋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住宅,并考虑其位于软弱土(D类场地)的高烈度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设计,框架结构满足设计地震(DBE)强度水平下的设计限值。采用铅芯橡胶支座(LRB)隔震系统,分析了该隔震系统的力学性能、选取了支座尺寸参数。利用计算机软件SAP2000对基础隔震和基础固定RC框架在四次地震事件中、不同强度下的地震响应,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每一个事件都有三个记录,分别是近断层脉冲(NFP)、近断层无脉冲(NFNP)和远断层记录(FF)。记录按比例缩放以匹配设计地震水平(DEL)。上部结构的非弹性行为通过在框架构件端部分配塑性铰来模拟,而铅橡胶支座的行为则模拟为双线性滞回单元,并在SAP2000中定义为连杆单元。
  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进行了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基础隔震框架和固定框架性能的影响。考虑LRB隔振器被建模为非弹性单元,而土壤和上部结构被假定为弹性元件。将软土作为平面应变单元,采用二维平面有限元进行了考虑和模拟。将边界条件定义为代表远场的人工粘弹性边界,采用弹性半空间直接分析法进行了分析。
  从屋顶加速度峰值、层间位移峰值、基底剪力、最大基底位移和产生的塑性铰数量等方面,详细比较了隔震结构与固定基础结构的抗震性能。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与固定基础相比,无脉冲近场和远场时框架结构响应明显减小,且相比有脉冲近断层时框架结构响应明显小很多。同时,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隔震框架的最大位移比远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更大,而考虑SSI效应的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隔震框架和固定框架的结构响应显著增加,且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小,即SSI降低了LRB的隔离效率。
其他文献
近年来,应用程序更多的以云服务方式部署,用户通过浏览器等途径通过网络访问云服务。这种方式在增加服务便捷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性能和可用性方面的不确定性。负载测试是评估应用程序性能的重要手段,能有效预防性能风险,保障云服务质量。传统的负载测试多基于本地集群方式实现,由多台本地主机相互配合发起服务访问请求,完成测试任务。这种方式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维护测试主机,主机运行和维护代价较高;并且硬件资源
学位
随着“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制造业不断创新发展,同时伴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售后服务市场所面对的用户群体也越来越大。服务商作为下游直接接触客户的企业角色,却没有综合利用多个价值链中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发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数据智能的方式为自身或其它企业提供服务。对此,论文基于第三方云服务平台,结合服务商的实际需求,对多价值链下的售后数据服务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完成了系统
学位
学位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针对饱和软土情况进行地下结构抗震安全性分析。研究工作包括三个核心内容:一是正确模拟饱和场地,有效反映饱和土的动力特性,二是准确求解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土作用,三是合理评估结构的地震反应。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Biot饱和两相介质理论,然后基于该理论,建立了饱和软土中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间接边界元模型和有限元-间接边界元耦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地下结构的地震动土作用和地震反应进行了系统分析
学位
天然沉积的土经数百万年甚至数亿年的自重固结形成天然地基,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在宏观上体现出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吹填土地基与天然地基的形成过程不同,一般是将近海的疏浚泥浆通过水力吹填手段输送至需要回填的场地,经过较短时间的固结和沉积后,再通过排水加固形成。  加固前的吹填土固结程度很低,土颗粒之间、土颗粒与孔隙水之间的双电层结构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因此没有明显的结构性,属于可流动的宾汉体。未经处理的
加湿-除湿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海水淡化技术,已有的加湿-除湿海水淡化装置多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使用时易受气象条件限制。针对此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逆流式填料塔的热泵式加湿-除湿海水淡化系统,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1)逆流式填料塔是热泵式加湿-除湿海水淡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一种聚丙烯填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该填料的传质系数经验关联式和空气侧阻力损失系数的经
任何国家公路系统的安全和性能取决于其各组分的健康状况。桥梁是高速公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代表了交通运输的重要投资和战略环节。随着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的延长,桥梁材料的耐久性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耐久性不足经常导致桥梁提前失效。许多因素会影响桥梁的耐久性,例如服役环境,交通量和材料缺陷等。现有桥梁的耐久性往往因为桥梁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对桥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心的
学位
高吸水性树脂(SAP)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加入到混凝土中先吸水后释放,促成水泥水化过程平稳并导致减小收缩。然而对SAP吸水-释水-保水过程仅是一个定性的解释,迄今没有很完整的理解和量化分析。本文将液态硅酸钠(水玻璃,S-S)与SAP水凝胶混合用于模拟SAP在碱性混凝土中的行为,采用本研究研发的一种过滤试验方法,选择四种分子量不同类型(a、b、cd)的SAP测量SAP水凝胶在加入S-S碱性环境的30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