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Vaspin与冠心病类型及病变程度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ongqiangis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冠心病的类型、受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并探讨Vaspin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入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根据纳入标准,纳入研究对象总数118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并通过临床检验方法获得患者Vaspin、血脂、血压、血糖等指标。临床诊断指标包括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冠状动脉造影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受试者常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症状体征及生化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急性冠脉动脉综合征组(ACS)、稳定型心绞痛组(SAP)和对照组(control)。通过对三组受试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研究三组受试者各项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研究各项指标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再将冠心病受试者根据病变血管累及支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多支血管病变组,通过对比单支血管病变组、多支血管病变组及control组的血清Vaspin浓度水平,探寻血清Vaspin水平与不同病变支数引起冠心病的相关联系。最后对冠心病组(包含ACS组与SAP组病例)与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Vaspin水平是否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①受试者血清中Vaspin浓度在ACS组和SAP组中明显低于 control组[(0.66±0.44) ng/ml vs(0.86±0.37) ng/ml vs(1.27±0.37)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受试者血清Vaspin水平在ACS组、SAP组分别为0.66±0.44ng/ml、0.86±0.37ng/ml。ACS组血清Vaspin水平显著低于SA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心病患者中,Vaspin血清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着病变支数增加,血清Vaspin水平浓度降低。④对冠心病组受试者相关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认为舒张压、血清Vaspin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⑴血清Vaspin水平与冠心病的类型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⑵血清Vaspin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用于临床冠心病危险人群的及早发现。
其他文献
前言:   本文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症状、诊断、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   方法:   用统计学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年1月到2009年12月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erythropoietin,rhEPO)对人源羊水干细胞(amniotic fluid stem cells,AFSC)向心肌前体细胞分化的作用及观察该分化过程中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肠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大黄素灌胃预处理组(C组,20mg/kg),大黄素灌胃预处理组(D组,40mg/kg),大黄素灌胃预处理组(E组,60mg/kg)。A组仅开腹不夹闭血管,在术前2h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按lml/l00g(大鼠体重)灌胃。B组术前灌胃同A组,术中用无创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由各种肺内、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引发弥漫性肺泡损伤及
目的:研究治疗前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ragment antigen21-1,CYFRA21-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红蛋白(haematoglo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针对性治疗。   方法:   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按Vancouver骨折分型为:B1型5例,B2型2例,B3型1
目的:讨论眼肌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78例以眼肌麻痹为主要症状就诊于神经内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78例患者中,脑干血管病18例(23.08
目的: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iein purpura HSP)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全身系统性小血管炎,可激发多脏器损伤,其中以皮肤、消化道、关节、肾脏受累为主,临床表现常为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