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缪尔·亨廷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学家之一,他针对战后许多国家政治制度重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很多重要理论和观点。其主要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1968年)和《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1991年)以及《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3年)等展现出了一系列亨廷顿对于政治制度的观点。他的著作翻译成多国文字并广泛传播,是当代政治学的扛鼎之作。论文通过亨廷顿政治制度观形成的背景、亨廷顿政治制度观的主要内容、亨廷顿政治制度观的特点以及亨廷顿政治制度观的启示四个大章对亨廷顿的政治制度观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论述:论文第一章对亨廷顿政治制度观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进行了介绍。亨廷顿政治制度观的形成是其时代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个人家庭、教育和职业共同作用的结果:波诡云谲的国内外政治变化、优越的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的社会生活、学术生涯经历促使亨廷顿政治制度观的形成。论文第二章对亨廷顿的政治制度观的主要内容作出了总结和归纳。亨廷顿一生著述颇丰,其不同的著作包含着不同的政治制度观。在政治制度价值观方面,亨廷顿表现出了权威和民主两种倾向;在政治制度的发展观方面,他认为政治制度发展的目标是政治制度化。他还提出了政治制度化的四个标准;在政治制度的运行观方面,亨廷顿认为政治制度高效运行必须保持一个强大的政府,在具体的政治制度运行的设计中中又针对政党制度、军队制度、代议制度、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述。最后,他的政治稳定观中体现了政治制度与经济状况和政治参与的辩证关系。论文第三章对亨廷顿的政治制度观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亨廷顿的政治制度观表现出政治制度的多元主义、政治制度选择的理性主义和政治制度内容的保守主义的特点。论文第四章对亨廷顿政治制度观进行了简要评价,论述了其对我国的政治建设道路、政治制度改革等方面的一些启示做了简要阐述。亨廷顿的政治制度观一方面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民主政治制度的政治价值相吻合,另一方面也具有自己学术上的独立性。我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方兴未艾,在国际上有价值参考的思想理论和政治实践有很多,但是大多数并不适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亨廷顿政治制度观都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以非普世的制度观来解决70年代以及90年代的两次国际社会政治问题,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学习和研究亨廷顿的政治制度观,可以为中国政治制度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但对于亨廷顿的著作和政治思想,我们要辩证的对待:一方面,对于他提出的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我们要借鉴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亨廷顿的观点在许多问题上往往不能经受住仔细推敲或难以用事实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