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就是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文化信息互动的传播活动,当今社会,大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而语文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发挥重要的重用,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终身必备的技能,是学习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对我们的成长、成才、交流与应用都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当前小学生的作业负担非常的重,家长们给他们的孩子给予太多的压力,使得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学习参与度、积极性不够高。而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也是非常枯燥的,他们需要面对一些无聊的文字,读完以后还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或者做一系列的课后作业,更是没有兴趣,他们的阅读没有丝毫快乐,只有负担。因此,提出一个适应当前小学生学习状态的教学策略迫在眉睫。笔者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够运用一些特有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和乐趣。因此,本文着力研究了在当今教育环境下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和“参与度”这两个概念,研究它们之间的交集,也就是学生阅读参与度这个新的概念。并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他们的学习习惯,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已有的研究设计出符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促进学生参与的教学策略。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制定学生观察量表了解学生的学习参与性。通过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参与度。通过大多数学生和语文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他们的直观感受和学习状况。通过阶段性测试,检查自己的策略或活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同样可以观察记录他们的小组协作能力:主要观察学生课堂上是否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时,是否能注意倾听同伴的发言;小组合作时,是否能积极讨论交流。其次,根据上面的研究和总结,设计提高阅读参与度的教学策略模型,然后在课堂中加以应用。并进行案例分析,将案例进行分类总结。最后,得出结论。通过本教学策略模型的使用,学生的阅读参与度明显提高,好的阅读习惯正在养成,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步提升。但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逐步积累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