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微流控在识别分子筛选、表征和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anger2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识别是分子间通过非共价键形成的专一性相互作用,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断、医学诊疗、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传统实验方法仍然存在耗时长、步骤繁复、需大型仪器等局限性,限制了识别分子筛选、表征效率,进而限制了其应用的发展。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凭借其反应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分离效率高等优势,在化学、生物等多个交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微流控技术存在着以下限制:结构设计复杂,依赖于泵阀结构操控,变通性较差,微通道易产生死体积,难以完全自动化和集成化,需要专业人员操控等。数字微流控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易于集成、可扩展性强、操控灵活、密闭性好等优势。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以数字微流控为平台发展了识别分子筛选、表征和检测新方法,分别开展了以下工作:(1)基于数字微流控的双向磁分离新方法为了克服数字微流控平台上磁分离过程中磁珠易丢失的缺点,我们提出液体操控芯片上磁分离新策略,建立基于介电润湿力与磁力调控的新型双向磁分离平台,实现数字微流控上低磁珠损失率的磁分离过程。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包被磁珠,表征了单向磁分离和新型双向磁分离的磁珠损失率,证实了新型双向磁分离可有效提高磁珠保留率,继而提升信号转导可靠性,为数字微流控上发展磁珠相关应用打好基础。(2)基于数字微流控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自动化多肽筛选平台为了克服传统噬菌体筛选方法步骤繁琐、耗时较长的缺点,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和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自动化多肽筛选平台。以功能化磁性微球为靶标蛋白载体,结合数字微流控平台的液滴操纵技术和本文所发展的磁分离技术,对噬菌体展示的多肽文库进行多轮自动化淘选,可在一天内实现靶标配体的有效富集。通过对淘选条件进行初步优化,对模拟体系进行模拟筛选,建立了基于数字微流控的筛选平台,从而实现了以EphA2受体为靶标的实际体系的亲和多肽筛选。该平台不仅减少了试剂与时间消耗,也提升了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降低了对专业人工操作的需求。此外,油相密封体系也减少了污染的风险。该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微流控技术为噬菌体筛选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为筛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3)基于数字微流控的解离平衡常数测定新方法为了克服传统解离平衡常数测定方法依赖于大型仪器和密集劳动的缺点,我们发展了基于数字微流控的解离平衡常数测定新方法。以磁珠为靶标载体,利用数字微流控操纵液滴技术和本文所发展的磁分离技术,实现快速、自动化、集成化的解离平衡常数测定。采用链霉亲和素化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生物素化配体,通过鲁米诺底物产生化学发光信号,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和输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可实现对蛋白-核酸体系和抗原-抗体体系的解离常数测定。本方法利用数字微流控自身的优势,可提升解离常数测定的自动化程度,减少操作人员的人工劳动量,减少人为误差,减少试剂和样品的消耗量,缩短实验时间。同时,基于双向磁分离法的应用,可有效减少磁珠的丢失率,保证信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方法为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提供了自动化新方法,也为药物筛选等应用提供了新思路。(4)基于数字微流控的新型冠状病毒自动化便携式检测平台为了克服当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周期长、需要专业人员及实验环境等困难,我们开发了基于数字微流控的新型冠状病毒自动化便携检测仪器,以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自动化、封闭体系、便携式的病毒检测,用于基层、社区和家庭的现场快速筛查和医疗场所的临床疗效评估。本章中,我们开发了集成化一体化的便携式数字微流控平台,包含了液滴操纵系统、磁控系统、温控系统和荧光检测系统,建立了简单、便捷、快速、低损的核酸提纯方法,完成了平台上新冠病毒检测的可行性验证。未来将通过进一步的灵敏度考察以及提取检测全集成,并以实际疑似患者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构建简易、快速、适合社区和基层的新型冠状病毒自动化便携检测平台,实现新型冠状病毒的一体化快速检测及定量分析。(5)基于变构探针技术的碱性磷酸酶检测新方法为了克服复杂背景干扰对碱性磷酸酶检测的影响,我们发展了基于变构探针技术的碱性磷酸酶检测新方法。模拟自然界中酶分子的变构效应,以单个5’端修饰磷酸基团的双链DNA为碱性磷酸酶作用底物,在λ exo酶的协同作用下,切割磷酸化单链,激活链霉亲和素核酸适配体,使其得以变构并被链霉亲和素微球所富集,继而通过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进行荧光分析,从而实现对碱性磷酸酶的定量分析。本方法在多种复杂体系环境下实现了对碱性磷酸酶的高灵敏检测,并可应用于抑制剂筛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本方法操作简单,设计通用,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抗复杂背景干扰的特点,为磷酸酶和其他生物分子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将该体系集成在数字微流控平台上,未来可进一步提升本方法的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食用香精研发过程工艺与物料存在的危害因素,对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掌握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评价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是否符合职业卫生的标准要求。方法:收集资料,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职业卫生检测法、检查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企业食用香精研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环己烷、正己烷、甲苯、二氯甲烷、磷酸、乙酸、丁酮、甲醇、异丙醇、乙酸乙酯
目的研究肺部空洞(/空腔)性疾病 X 光影像特点。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1月— 2007年3月住院患者中胸部 X 片影像表现为空洞 (/空腔)的病例33份(男22例,女11例;年龄 16~81岁)。A 其中肺结核24例,肺癌2例,肺脓肿2例,支气管扩张2例,真菌性肺病1例。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24例肺结核空洞中,渗出性空洞6例,干酪性空洞9例,纤维性空洞3例,虫蚀样空洞4例,开放—
会议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日渐重视,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创新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经济支持力度很大。在此利好背景下,规划设计行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自身技术研发力度,提高研发费用支出,加大企业的利润空间。而随着研发费用的加大,重视研发费用核算和预算管理工作就成为必然选择。论文提出规划设计行业研发费用管理的重要性,介绍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分析研发费用特征
乾隆二十一年(1756),清朝应琉球世子尚穆之请,派遣全魁和周煌充任册封正副使,前往琉球行册封礼,博明所绘的《沧溟槎使图》生动描绘了这一历史事件。画内册封正使全魁身着一品麒麟服正襟端坐,凸显了清朝作为宗主国所派“天使”的威严气象。本文通过梳理乾隆朝册封琉球史实,探析册封使服饰规制,以及考辨画内琉球官员身份等级,有助于为学界进一步研究清朝时期的中琉关系奠定基础。
<正>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2021年度电力科技创新奖评审结果公布,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创新项目《电网企业数字化供电服务指挥体系建设创新与实践》荣获一等奖,这是该公司在获奖等级上取得的历史最佳成绩。
期刊
<正>“这次审理介入,加深了我对把‘三个效果’有机统一贯穿办案始终的认识,更加重视对量纪量法情节的查证。”日前,在宜宾市叙州区纪委监委召开的案件“审评同步”座谈会现场,该区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负责人说。“审评同步”机制是该区纪委监委倒逼案件承办部门主动提质增效的有效做法之一。通过对每起案件的审查调查质量和效率进行“量化打分”,并实行“评比晒分”,案件审理部门严把案件质量审核关。
期刊
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项目式学习围绕着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设计成项目式课程,让学习在真实情境下发生,落实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的理念。本文以生物大概念"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为主题,利用北京丰富的博物馆和自然资源等科普基地,以野生鸟类为研究对象,开展项目式课程。观鸟活动将课程延伸至户外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增进了对自然
森林伐区管理工作影响着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天然保护林工程项目中已指明了该项工作的方向和要求。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下广西森林伐区管理存在的伐区调查设计不合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困难、采伐作业未按制度执行等问题,并从实施的可行性角度提出加强伐区调查设计管理工作、监督落实森林采伐限额计划、严格执行采伐作业制度等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