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微流控的方法测定 CYP19A1、CYP1B1、CYP2B6、CYP2C9、ESR1、ESR2、FABP47个基因的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研究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应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s)6个月后血脂变化情况;分析CYP19A1等基因SNPs与AIs引起血脂变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解放军总医院乳腺专病中心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住院手术的39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使用BioMark HD基因分析系统检测 CYP19A1 rs2470152、CYP19A1 rs700519、CYP19A1 rs727479、CYP1B1 rs1056836、CYP2B6 rs4802101、CYP2C9 rs4918766、ESR1 rs2234693、ESR1rs2273206、ESR2 rs2987983、FABP4 rs1054135 10个SNPs,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2)对其中ER受体阳性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收集内分泌治疗情况及内分泌治疗后6个月空腹血脂检验结果,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与术前血脂进行比较,分析AIs治疗对血脂的影响,并探讨年龄、体质指数(BMI)、AIs治疗前血脂水平与血脂变化程度的相关性。(3)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研究CYP19A1等基因SNPs与AIs治疗引起TC、TG、LDL、HDL变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358例乳腺癌患者成功进行SNPs检测并获得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多因素分析显示,CYP2C9 rs4918766和ESR1 rs2273206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rs4918766 G/G型与A/G型相比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P=0.027)。rs2273206 T/T型与G/T型相比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P=0.010)。(2)86例绝经后ER阳性乳腺癌通过随访获得非甾体类AIs治疗6个月后血脂结果,与术前血脂比较,TC升高(0.29±0.70)mmol/L,LDL升高(0.32±0.54)mmol/L,两者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G和HDL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C治疗前后变化程度与治疗前LDL水平可能存在极弱的相关性(r=-0.242,P=0.024)。LDL治疗前后变化程度与治疗前LDL水平成负相关(r=-0.475,P<0.001),与治疗前TC水平成负相关(r=-0.228,P<0.035)。在LDL变化值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中,将治疗前TC和治疗前LDL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结果显示,LDL变化值与治疗前LDL水平成负相关(r2=0.226,P<0.001),与治疗前TC水平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769)。(3)FABP4 基因 rs1054135 的 A/A 型(+0.54 mmol/L)TC 升高较 A/G 型(+0.18 mmol/L)和G/G型(-0.05 mmol/L)明显,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DL升高程度与CYP19A1基因rs2470152和ESR1基因rs2234693相关,rs2470152 T/T型的LDL升高不明显,rs2234693 CC型升高明显。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rs2470152 LDL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T/T 型 LDL 仅升高 0.11 mmol/L,C/C 型和 C/T 型分别升高 0.45 mmol/L、0.41 mmol/L,T/T型与C/T型相比LDL升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T/T型与C/C型比较变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4)。在rs2234693的三种类型单因素方差分析及C/C型与其他两型的对比中,LDL升高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YP2C9基因rs4918766和ESR1基因rs2273206多态性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rs4918766 G/G型与A/G型相比,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rs2273206 T/T型与G/T型相比,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较低。2.非甾体类AIs可引起TC和LDL升高。LDL升高的程度与治疗前LDL水平成负相关,治疗前LDL水平是LDL变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3.FABP4基因rs1054135多态性与非甾体类AIs治疗前后TC变化程度相关,A/A与A/G型和G/G型相比升高较明显;CYP19A1基因rs2470152多态性与非甾体类AIs治疗前后LDL变化程度相关,T/T型与C/T相比升高程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