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驱动双足机器人行走步态和控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rui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足机器人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课题,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传统的主动机器人普遍存在能耗高、行走速度慢的问题,欠驱动机器人则是能够实现低能耗的高速动态行走。欠驱动机器人在部分关节不带驱动,充分利用动力学特性进行行走。本文研究的是具有点足的五杆欠驱动机器人,从步态规划和行走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介绍了欠驱动双足机器人的五杆四驱动模型,根据拉格朗日原理建立了混杂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虚拟约束原理实现步态跟踪的周期行走控制方法,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实现了机器人的稳定周期行走。其次设计了周期行走步态的形式,并通过修改多目标粒子群算法设计出适合本文优化目标的参考步态优化方法,仿真研究表明,优化得到的参考步态集合不仅具有低能耗的特性,而且是同时得到了多样化的行走速度。然后在周期行走和步态规划的基础上,设计了变速行走动态矩阵控制方法,并设计了机器人起步的基于动能起步方法和基于势能起步方法,设计了由减速过程和终止步组成的止步方法。仿真表明,所设计的变速控制方法可行,动态矩阵控制方法比比例积分控制效果更优,所设计的起步和止步方法可行。最后介绍了机器人物理样机的控制实现时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上采用了上层工控机通过总线同时控制下层关节伺服电机的结构。软件上采用模块化实现,模块内实现完备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使用方便。另外,重新设计了仿真系统研究硬件的限制带来的影响效果,为样机实现提供参考。本文的创新点:第一,针对欠驱动双足机器人设计了步态优化算法,该算法做的特殊处理能获得速度多样化的步态集合;第二,针对行走速度控制设计了动态矩阵控制算法,跟比例积分控制器相比具有更优的性能,且变速更稳定;第三,设计了适合欠驱动机器人的起步和止步方法;第四,对样机上的控制实现做了具体设计;第五,设计了考虑硬件性能的仿真系统,使机器人行走仿真更符合实际。
其他文献
随着以三维电影和游戏为代表的数字媒体娱乐产业的兴起,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人体运动捕获技术因其相对于其他运动生成技
煤矿的现代化管理和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永恒的主题。矿井恶劣的工作条件及性质导致矿下作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监控室对井下人员的监控措施不完善、地面与作业人员的信息沟
电磁层析成像(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EMT)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新型过程层析成像(Process Tomography, PT)技术。实现思路是通过外加激励磁场从不同角度扫描
在过去十多年间,数据收集和存储能力的显著进步在生物、天文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许多科学领域都引起了“信息过载”的问题。研究者需要面对越来越海量的数据,和已经经过广泛研
我国北方城镇冬季供暖是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供暖面积广,供暖时间长,所以如何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同时合理的利用能源,同时实现供暖的自动控制,减少人力和物力
本文介绍的自动收卷控制系统是基于西门子S7-300系列的PLC的设计,系统主要采用了西门子最新的T-CPU作为核心控制器,SINAMICS S120作为传动控制器来完成钢带的开卷、切割、修边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消耗,光伏发电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到电网,相应的孤岛效应也随之而来,孤岛效应的发生不仅会对电网设备造成损害还会威胁到电网维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能否有效地检测出孤岛效应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孤岛效应及孤岛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对三相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技
支持向量机(SVM)是由Vapnik等人提出以VC维理论为基础,以结构风险最小化为原则的算法,它能够较好的处理分类和回归问题,表现出很强的学习性能和泛化能力。然而由于模糊信息的存在,S
混沌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系统,近年来,混沌已经引起了数学领域及控制领域的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对混沌的基本特性的研究逐步深入。混沌系统具
主蒸汽温度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影响很大,因而对其控制要求非常严格,一般要求与设定值的偏差保持在-10℃~+5℃的范围内。但是该系统被控对象具有非线性、时变、大迟延、大惯性等特点,且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主汽温系统的惯性特征显著增强,被控对象变得更加复杂,对控制品质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机组运行过程中,负荷的变化使得主汽温对象的动态特性也不断改变,再加上燃烧不稳定等因素的干扰,传统的固定参数的串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