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USE-S模型的南水北调情景下LUCC预测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HTC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UCC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研究环境变化的基础,因而LUCC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汉江流域中下游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集中且强度大,是人类活动较活跃区域之一,是研究LUCC的理想实验区。LUCC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即将完成,其运行调水后必然引起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可用水资源量的变化,进而导致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变化。本文基于CLUE-S模型预测了在调水与不调水情景下2011-2030年期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情况,本项研究对于相关部门制定区域水资源分配策略及土地利用规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汉江流域中下游(湖北省境内)为例,基于研究区2010年统计资料,Landsat TM影像,DEM,交通、水系、人口等常规地图,使用ERDAS9.2,ArcGIS9.3, IBM SPSS Statistics21等软件,运用CLUE-S模型,预测了研究区在南水北调情景下未来20年的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根据6景TM影像拼接成本研究区范围的影像,结合研究区前期的研究成果及实际情况,运用ERDAS9.2与ArcGIS9.3软件,提取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输出了研究区2010年的土地利用图。(2)运用ArcGIS9.3,将研究区的交通、水系、人口等常规地图矢量化,得到了相对应的矢量图层,并将其栅格化后(lkm×1km))计算了栅格中心点到河流、道路的直线距离,生成了模型所需的驱动力因子文件。(3)运用SPSS软件,采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统计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各驱动因子间的线性关系,得到了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逻辑回归方程,揭示了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耕地的利用变化主要由海拔、坡度与人口密度驱动因子决定,林地的利用变化主要由坡向、海拔、坡度、人口因子决定,建设用地的利用变化由海拔与人口密度因子决定,水域的利用变化由与道路的距离、与河流的距离及人口密度因子决定,草地的利用变化主要由海拔、坡度及人口密度因子决定,未利用地的利用变化主要由坡度与人口密度因子决定。(4)基于CLUE-S模型,预测了研究区在不同情景下未来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两种情景下,耕地与建设用地面积均呈增加趋势,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均呈减小趋势;其次调水将使得耕地面积增加幅度变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会限制耕地的发展,进而影响研究区农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管理学的教学由于目标以及授课对象的变化,在教学方法、形式及内容等方面就发生了一定的变革,通过改革,使
水利建设工程合同的签订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障承发包商双方的利益。本文首先分析水利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现状,随后以嘉兴市贯泾港水源生态湿地工程为例,探究水利工
城市给水管道的施工场地狭窄,其沟槽开挖施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边坡失稳问题。在对给水管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分析了不同密实度、含水率
3月5日,美国区块链创业公司Codex Protocol宣布,希望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追溯、不记名的特点,为艺术品交易建立一个可靠的鉴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涉足在线艺术品拍卖市场。Code
报纸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现象。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关系,明确了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因,并阐述了处理中国传统文化
刘后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导。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访学于美国哈佛燕京学社、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系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学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国外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进行研究,对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具有有益的启
【正】十五位代表聚首上海来了!来了!从北方,从南方,从东边的日本,从西边的武汉,中国共产党代表们朝上海进发(有人认为这年3月间开过一次代表会议,未得到确证)。这是中国共产
<正>本文针对南京林业大学校园的指示标志,提出分级设立指示标志的解决方案。在交通指示标志领域起到优化大型活动场所标志设置的作用。如付诸现实将有力提高校园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