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天文是台湾地区的重要作家,是风靡一时且影响深远的“三三”文学社的创立者之一,同时也是长期跨行电影工作并取得成就的著名编剧。朱天文少时成名,很早就已开始发表作品。其早期的小说创作以童年回忆、校园生活与少女情怀为主,故事的叙事空间多在校园和眷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将创作视野和写作笔触投向都市,在 《炎夏之都》(1986年)中第一次正面地、直接地并且大段地描写台北都市。在这之后的作品中,如《世纪末的华丽》(1990年)、《荒人手记》(1994年)、 《巫言》(2008年),都市同样成为其重要的叙事空间与写作对象。 都市书写是朱天文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聚焦朱天文小说的都市书写的基础上,将其都市书写与创作时间线相关联,分析朱天文不同时期对台北都市现象以及台北人身份认同的思考。 本文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缘由与研究目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对朱天文研究的成果回顾,以及笔者的研究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梳理了台北城市的兴起过程以及台湾都市文学的大致发展。第三章则从朱天文的成长经历、家学渊源、中西方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探析为何她的作品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有明显的现代、后现代风格。第四章从其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文本入手,梳理台北都市在朱天文笔下所呈现出的特质以及背后所包含的当代台北都市人的精神困境。第五章探讨朱天文在新世纪所选择的新的书写策略,即离题式的书写,以及试图用书写来对抗遗忘。结语部分再一次梳理了朱天文小说的都市书写历程,认为其小说与都市相互呼应,将台湾社会独有的历史记忆与时间痕迹融于小说创作中,并以其独特的感受方式与书写方式为台湾都市做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