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性语篇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方法最早是由福勒(R.Fowler)等人在Language and Control (Fowler et al,1979)一书中提出的。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露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又是怎样为之服务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论基础主要是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二者都关心语言作为“社会符号”受制于社会结构同时又反过来建构社会的现象。鉴于二者的联系,本文以费尔克劳(Fairclough)提出的三维分析模式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为理论基础,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每周电台演讲进行话语分析,试图探讨政治性语篇中意识形态对语法隐喻选择的影响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如何对语言加以运用,从而拉近民众与自己的距离,以期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本文采用费尔克劳的三维分析模式:描述,阐释和说明作为整体分析框架。首先,在第一步的描述中,作者借助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分别从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方面对所选语料中语法隐喻的运用进行分析描述。其次,第二步的阐释中作者从语篇生成者的身份和地位的角度出发阐释这些语法隐喻的生成背景。最后,第三步的说明中作者将语篇放入社会结构中,探讨其中的社会环境因素和权力关系对语法隐喻的作用。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论文写作的背景,目标,意义以及内容;第二章简要回顾批评性语篇分析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历程以及意识形态,权力,语篇三者的关系;第三章详细介绍本文的理论基础: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式,韩礼德的语法隐喻,方法论以及研究语料的选取;第四章是三维分析模式的第一步,分别从韩礼德语法隐喻理论中提出的两大分类,即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对语料中的语法隐喻进行分析描述;第五章包括两个部分,即分析模式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第一部分通过回答费尔克劳提出的四个问题,即语篇涉及的内容,生成者,关系以及语言所起的作用对语法隐喻进行阐释,第二部分通过结合社会环境因素和权力关系对语法隐喻进行解释;第六章简要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本文的分析最终证明了语篇所采用的语法隐喻都受到生成者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又反过来受到外部的社会背景和权力关系的作用。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中语法隐喻的选用,不管是让演讲中的表述显得更为客观,更加可信,还是让表述更能彰显其作为总统的权威和权力,都是为了满足他的政治目的,从而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赢得民众的理解,唤起民众的支持,树立民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