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梅厄·沙莱夫笔下的“复兴神话”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oqiang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概述以色列作家进行作品创作的广义语境基础之上,就作品的狭义语境展开文本中“复兴神话”主题要素的分析,进一步从神话、诗意、自然观、国家本位观四个层面,阐释以色列长篇小说《蓝山》的艺术价值,比较这部作品与同时代以色列作家创作的民族复兴故事之间的异同。广义上,作品生成的语境受地理位置、历史脉络、宗教信仰、文化传统、艺术作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作品主线由拓荒者的实践和梦想构成。这部现代以色列“复兴神话”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受古老的希伯来神话传统的作用,神话根植在现代犹太人的思想观念里,为此以色列现代社会生活未走出神话。狭义上,根据《蓝山》作品中的“复兴神话”主题要素,从拓荒者的复兴理想、生存技能、繁衍后代、农耕开垦、爱情故事、教育观念、群体信念,直至死亡等细节入手,通过细读文本,联系上下文,进一步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在梅厄·沙莱夫笔下,《蓝山》这部有关民族和国家复兴的神话上演,作品艺术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神话。在作家的布局下,整部小说充满神奇的魔幻色彩,运用了多个希腊神话和希伯来神话。例如,弥诺陶洛斯,海伦,刻耳柏洛斯,勾勒姆,亚当和夏娃,利斯巴,宁录,头生子,参孙,以及亚伯拉罕、利百加、伊斯特、便雅悯的神话,等等。第二,诗意。小说《蓝山》字里行间充满诗情画意,故事的主人公们往往也藉以诗歌,表述情怀。作品在讲述伊斯特与便雅悯这对儿恋人的故事时,尽显诗意。小说中的亚伯拉罕·米尔金、丹尼·里洛夫、亚科夫·皮耐斯等人物也藉由诗歌述说情感。这些诗作有的早已经尘封在记忆里,有的留下了童年稚嫩的印记,有的没有机会刊登出来,但仍然清晰地阐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思绪。第三,自然观。小说里动物们有各自的性格和名字,人们珍视土地、顺从自然。拓荒者被黑土和植物的芬芳所吸引着,使沼泽让位给桉树林,羡慕穴居人的自在生活。他们的孩子颠覆了对蚂蚁的印象,用成熟的落梨制作天然的止咳糖。拓荒者具有珍视土地、顺从自然的观念,对待生命和物种等同于对待家人一样。第四,国家本位观。以国家为本位的观念,即国家本位观。犹太人的“流亡者聚集”理念,充分体现了这一观念。与同时代以色列复兴故事进行比较发现,梅厄·沙莱夫的作品中呈现出反类型化的拓荒者形象。小说主人公米尔金是一位独一无二的拓荒者,他为沼泽排水,在荒漠里养花。同那些被发烧的记者们吹捧为“杰兹里尔山谷最后的拓荒者”截然不同,与犹太复国主义人士提供的,制造出沼泽神话的那些照片也不相符合。总的来说,梅厄·沙莱夫创作的以色列长篇小说《蓝山》,走出了消极、悲观的境遇,表现出由缺失的美至人性的升华。
其他文献
在网络应用发展过程中,微信公众平台备受人们青睐,并且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发挥出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从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必要性入手,分
最近发展区,又称为“潜在发展区”,是由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他认为,在儿童智力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水平:一种为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为可能发展水平,在这两种水平之
近年来,赏识教育成为了教育界的主旋律,而惩戒教育逐渐淡出实际教学并且成为了不合格教师的标签行为,社会对教育惩戒的接受度也正不断下降。透过经济学领域的破窗谬误,探讨破
历经三年时间的调研、论证,经卫生部、民政部、中国医师协会批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于2004年12月批准成立并颁发登记证书。在全国内镜医学领域多专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和
哲学家黑格尔指出,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这种说法同样适用于教学,在教学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
随着时代的发展,非国有博物馆在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很多非国有博物馆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深圳市龙岗区的非国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