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2009年5月-6月对湛江市东海岛广东海洋大学科技园两口军曹鱼高位池的生态学材料,对水体的理化指标、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变化规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作了较细致的研究;分析了浮游植物与理化因子之间、主要环境因子与初级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能量学手段对育苗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和流动路线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期间各指标平均值为:水温(WT)29.7℃、光照强度(LI)46KLux、盐度31.7、pH值8.3、透明度(SD)75cm、总悬浮物(TSS)74mg·L-1、溶解氧(DO)4.5mg·L-1、氨氮0.15mg·L-1、硝酸氮0.63mg·L-1、亚硝酸氮0.045mg·L-1、磷酸盐0.11mg·L-1、总氮(TN)0.11mg·L-1、总磷(TP)0.65mg·L-1、N/P比10.27。根据有效氮、有效磷的测定结果,结合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具体含量可知前期磷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后期氮磷元素均不构成限制因子。2浮游植物共鉴定了31种,隶属于3门15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9属16种,占总数的51.61%;其次为硅藻门,5属13种,占总数的41.94%;隐藻门,1属2种,占总数的6.45%。浮游植物丰度(AP),A池塘为1515-5910×104ind·L-1,平均3489×104ind·L-1;B池塘为2220-6260×104ind·L-1,平均3896×104ind·L-1,总平均为3963×104ind·L-1。浮游植物生物量(BP),A池塘为3.65-9.34mg·L-1,平均6.46mg·L-1;B池塘为4.13-9.88mg·L-1,平均6.77mg·L-1,总平均为6.63mg·L-1。AP、BP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前期低后期高。优势种为小球藻(Chlorella)和衣藻(Chlamydomonas)。叶绿素a的平均浓度是26.93mg·m-3,在育苗后期达到最大值(40.27mg·m-3)。对浮游植物进行了Shannon-Wieav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A池三种指数均略高于B池,根据多样性指数评价标准,A池表现为中污染,B池前期为中污染,后期为重污染。对生物指标与理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浮游植物丰度(AP)、叶绿素a(chla)与pH、TS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SD)呈极显著负相关;AP与光照(LI)呈显著正相关;chla与磷酸盐呈极显著负相关。3浮游动物共鉴定了13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2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丰度(AZ)平均8.18ind·mL-1,其中原生动物占绝对优势,占总量的88.6%;浮游动物生物量(BZ)平均1.80mg·L-1,其中轮虫占优势,占总量的52.7%。AZ、BZ总变化趋势为前期高后期低。日变化趋势上,原生动物占浮游动物丰度(AZ)的绝大部分,生物量前期以轮虫为最多,中期以桡足类为主,后期以原生动物为主。4试验期间,A、B两池毛初级生产力(GPP)分别为:5.81mgO2·m-2·d-1、6.98mgO2·m-2·d-1;A、B两池塘净初级产力(NPP)分别为:2.80mgO2·m-2·d-1、1.90mgO2·m-2·d-1,毛产量与呼吸量的比值(P/R)A池塘的平均值为1.98,高于B池塘的1.38。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分布呈显著的垂直变化,毛产量一般上层显著高于下层,最大值常出现在表层附近,呼吸量的分布相对均匀,上、中、下层差异不明显,表层最大,底层次之,中层最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高位池GPP与chla、BP、TSS、LI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SD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A高位池NPP与LI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SD呈显著负相关性,与TSS呈显著正相关性;B高位池GPP与叶绿素a、BP、WT和T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SD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LI呈显著正相关性;B高位池NPP与SD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TSS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chla、BP、WT呈显著正相关性。试验期间A、B两池次级生产力分别为:浮游动物0.46kJ·m-2·d-1、0.65kJ·m-2·d-1;藤壶481.46J·m-2·d-1、589.54J·m-2·d-1;底栖动物10.78J·m-2·d-1、20.65J·m-2·d-1;鱼产量17.88kJ·m-2·d-1、24.26kJ·m-2·d-1。A、B两池的呼吸耗氧量分别为:鱼苗18078.06g、13292.69g;藤壶9528.06g、11433.67g;水呼吸78840.00g、132732.50g;底呼吸28890g、38295g。试验期间A、B两池沉积物分别为445.06kJ·m-2、732.17kJ·m-2。试验期间A、B两池共投喂轮虫、桡足类、卤幼、鱼糜,折合成能量分别为2239.02kJ·m-2、3726.85kJ·m-2。A、B两池浮游植物对太阳能的转换效率分别为0.23%、0.25%;饵料能利用效率分别为20.77%、16.93%;生产单位Kg的鱼种需要的饵料能分别为24.15kJ、29.63kJ。A、B两池腐屑和细菌分别占初级生产力的15.01%、18.02%。在整个试验期间,由于没有考虑进排水的误差,沉积物分别占总投入和合成能量的14.93%、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