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黄酮提取分离及其降血糖活性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大多数降糖药物都是通过化学合成,药效显著的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因而从自然界中提取有降血糖功能活性的天然有效成分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黄秋葵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其功能成分活性的研究非常多,但是目前关于黄秋葵黄酮的降血糖活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首先对黄秋葵黄酮进行了提取纯化分离,然后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对其降血糖活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首先探讨了四种单因素条件对超声辅助提取黄秋葵总黄酮的影响,在超声功率500 W和提取温度40℃的条件下,设计正交试验并得出的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40 min、提取2次、料液比1:35(g/mL)。在此提取条件下提取的黄秋葵黄酮得率为1.73%。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分离黄秋葵醇提物,分离得到的水相黄酮采用树脂纯化,通过对六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解吸能力比较,选择D101大孔吸附树脂,解吸液为30%的乙醇溶液,上样前的黄秋葵水溶性黄酮含量为6.14%,纯化后回收率为76.83%,黄酮含量为41.23%,提高至6.71倍。使用硅胶柱对有机相黄秋葵黄酮进行分离得两种单体,利用核磁共振等初步分析得第二种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建立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体外验证模型,考察黄秋葵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首先研究了 0.3 mg/mL浓度下四种不同纯度的黄秋葵黄酮和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测得其抑制率分别为30.72%、39.76%、35.54%、45.78%和49.40%,可以看出除阿卡波糖外,D101大孔树脂纯化的黄秋葵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最好,并且在0.1 mg/mL-1 mg/mL浓度范围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存在剂量依赖性,且当浓度为1 mg/mL时,抑制率为86.75%,IC50为3.87 mg/mL。最后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造小鼠糖尿病模型,研究了大孔树脂纯化后的黄秋葵黄酮在小鼠体内的降血糖作用。灌胃五周后,检测小鼠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并且对其肝脏和肾脏进行切片观察。结果证明黄秋葵黄酮能够有效降低小鼠的血糖值,提高糖耐受能力,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清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和胰岛素含量,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脂代谢紊乱,对受损胰岛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有效降低草莓中嘧霉胺残留的方法,设定了清洗水温和时间、清水+超声波、0.05%洗涤剂+超声波3种处理方式,测定其对采后草莓中嘧霉胺残留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
为阐释Ca^2+对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效率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中农8号黄瓜品种为试材,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在低氧胁迫下Ca^2+与黄瓜幼苗光合效率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关系。结果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腹泻病临床特征、病因及合并症等,总结目前诊治过程中的难点,为临床诊治慢性腹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主要诊断为慢性腹泻病患儿的完整临床资料,利用SPSS 22.0及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84例慢性腹泻患儿,男性占62例(73.8%),女性22例(26.2%),男女比例2.8:1。78.6%(6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无论是从办学规模还是自主管理等方面,相较以往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其办学风险也正随之增加。全面推行内部控制,降低内部风险对我国高校来说已刻不容缓。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在高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高等院校各项教学管理活动能平稳有序地进行,在信息化环境下,构建高校内部控制框架已经成为建设高校内部控制的必然趋
在低温条件下用CaCl2浸种处理蒜瓣,通过"热击法"、"等电点法"、"丙酮分级沉淀法"的串联使用分离纯化SOD,并运用邻苯三酚的自氧化法测SOD的酶活性,研究钙对低温条件下大蒜SOD
目的:研究益气逐瘀解毒方(YQZYJD)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给予CCl4橄榄油混合液进行皮下注射7周,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YQZ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