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质量和类型发生变化,从而使得高校管理的复杂性增加。加之学分制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高校在给大学生提供更多课程选择和时间分配自由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学业问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大学生退学率居高不下。为解决高校管理要求与大学生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一些高校纷纷施行学业预警制度。学业预警制度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管理方式,通过学生-家长-高校三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对学生可能或已经发生的学业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或帮扶措施,以确保大学生顺利毕业。作为现代高校管理科学化的一种手段,学业预警的实施是高校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高校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研究与调查研究的方法,选取吉林大学、武汉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十所高校的学业预警制度进行文本分析,并以西北地区三所施行学业预警多年的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学生实际学业需求与学业预警实施现状,结合两方面研究成果发现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学业预警制度改进与完善提出对策,以期对高校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参考。论文研究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对学分制、学业预警等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了文中涉及的程序正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与形成性评价理论。第三部分选取了国内十所高校的学业预警制度文本为分析对象,以学业预警制度的结构分析、内容解读及相关文本为整体框架展开分析,其中内容解读部分具体包括以下维度:预警时间安排、预警等级与内容、预警工作流程与人员安排。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学业预警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与障碍:学业预警时间过于集中,指标内容普遍单一,预警系统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制度建设缺乏保障机制,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第四部分以西北地区S、N、E三所高校的全日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科学设计问卷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实际学业需求与学业预警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缺乏认识,出现学业问题趋向于自我解决或寻求朋辈辅导,大学生对学业预警制度需求较为强烈,学业预警制度的实施过程存在缺位。第五部分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改进学业预警制度的对策:建立现代学业预警制度,构建促进学业预警制度实施的良好环境,巩固家校合作机制以及改革高校学业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