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社会进步的双重评价尺度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ua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作为世界上最优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博大精深,包涵了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理论体系丰富、完善。正如前时代的所有哲学家相同,他对社会发展的评价尺度没有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地论述。但是,细细品读马克思的整个思想体系,不难发现其中他对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所闪耀的光芒。本文从马克思社会进步理论的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有关思想进行研究,阐述了马克思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之主要内涵,通过对其深入分析,以探求其当代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宏篇体系包罗万象,从中汲取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思想进行研究,必须采取宏观的研究方法。第一,必须认识评价尺度是一个有机的评价系统,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马克思的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思想,其统一性体现在社会实践性上。实践活动是社会进步的依据和基础,其评价必然统一于社会的实践活动。社会的实践活动其起源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社会实践的起点和最终归宿是满足人的需要,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系统,包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进步可以归纳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两项内容就成为了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的标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这个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评价的重要原则。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进步的双重评价尺度问题获得新的发展。在制度文明构建中,制度文明的历史尺度与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的现实尺度是统一的,制度文明的评价是实践性和时代性的体现。在生态文明的角度,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社会进步的内容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对自然的利用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然而,在时代的发展中,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元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强调生产力发展的尺度评价,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更加强调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的尺度来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总之,社会进步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方方面面,我们不仅要把握社会进步评价的本质的、核心的评价尺度,还要充分理解社会进步的综合评价尺度。马克思把“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概念衡量社会进步的发展程度,强调了“文明观”对社会的评价作用。马克思社会进步评价的生产力尺度、人的全面发展尺度和文明的尺度,归根到底落实于社会实践。当代社会进步评价的制度文明尺度、生态文明尺度思想,是马克思对当代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
其他文献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最高级别的科研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立足于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之前沿,客观上反映了各学科研究的重点、热点、现状及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是对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内,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及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
在当前全球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企业竞争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得更加激烈,保持企业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则显得日益重要。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绩效管理对
[目的 ]食品中铁、锰、铜测定时采用微波消解进行前处理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时 3种元素配制成同一标准系列。 [方法 ]样品经 5mlHNO3 + 2mlH2 O2 于 2 0atm ,10min后消解彻底
双色高光成型又称双组分快速冷热成型或双色高光无痕注塑。是近两年刚刚兴起的注塑技术,2009年,海信模具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双色高光注塑模具。利用
巫文化是人类最悠久的文化现象之一。溯本求源,可知它是远古时期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产物。那时候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非常低,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现象,他们捉摸不透,在依赖
本文从传统会计流程的基础理论(劳动力分工论思想、会计恒等式)分析开始,指出传统会计因事后反映、业务与财务不同步,导致会计系统自成一体并以信息“孤岛”存在。从而难以满
知识产权侵权警告函是权利人制止侵权行为以维护自己利益的有利武器,它应当符合主体要件、前提要件、对象要件和方式要件。警告函收受方可以对滥发警告函者提起不正当竞争之
<正> 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是星子县传统艺术产品。它以砚中散嵌着粒大的金星银环,璀灿耀眼而得名,历代许多丹青能手、书法名家都赞不绝口,爱不释手。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杖剑游
文章从中国体育报刊的“分众化”发展历程入手,旨在探讨我国体育报刊在不同发展阶段所经历的几次“分众化”变革,探讨其变革的内外驱动力,并且为该领域“分众化”发展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