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艺疗法的休闲农业园调查及设计研究——以浙江省休闲农业园为例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hangmaf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紧张的生活、现实的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回归自然的强烈渴望。休闲农业园作为这一社会现状下的产物,为人们恢复身心健康提供了适宜的场所。加之园艺疗法的功效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关注,所以将园艺疗法引入休闲农业园,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向往与追求。   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但是真正将园艺疗法渗透到休闲农业园的设计过程中,并以此来指导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还不够完善。笔者通过现场调查、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确定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浙江省休闲农业园发展现状的三家休闲农业园作为本文的选点,即千岛湖龙门谷生态旅游区、金华龙门农业休闲观光园、诸葛村休闲观光农业园。经过一系列的现场考察、走访以及拍照、记录等手段,对三家休闲农业园的功能布局、绿化程度及特色树种、植物造景、配套设施、特色区域及设施等方面进行调查,总结出其中的优点、特色、缺点及不足的地方,以此反映浙江省休闲农业园的现状,并提出优化设计的方案。   本文所选取的三家休闲农业园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园区内部因地制宜,功能划分基本明确。园区运作把经济效益放于首位,重视接待设施以及配套设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淡化了休闲农业园真正的设计理念与价值,没有将园艺疗法的作用手法真正落实到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园区文化底蕴虽然深厚,但是挖掘并不够。作为园艺疗法三要素的植物、环境与人,三者紧密配合,缺一不可。尤其植物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园林要素,在园区的设计过程中应运用相关理论方法进行指导,科学配植并营造出特色的景观以及空间环境,从而将园艺疗法的作用凸显出来,以满足各类人群的治疗需求。三家选点虽然也有保健林、色叶林带以及观赏经济林的营建,但是除了观赏经济林使用率高,人们可以自主采摘、观赏、品尝之外,能够动手参与的区域并不多,而且相关硬软件设施也不够完善。   因此,本文通过对选点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浙江省休闲农业园运作方面以及园艺疗法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千岛湖龙门谷生态旅游区为对象,将园艺疗法贯穿于空间景观环境、植物景观环境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优化设计方案,最后以国外优秀案例的设计手法作为实践基础进行分析,在自然景观、功能划分、特色资源、交往空间、水景形式、配套设施、文化资源各方面进行阐述与总结,以期对浙江省未来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文化遗址,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它们的价值体现在历史、科学、艺术、社会的方方面面。山东菏泽定陶十里铺北堌堆遗
摘要:城市事件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事件不仅是城市活力的“指示器”,反过来,通过“制造事件”,也可以影响城市的发展,
铁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交通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随着科技和产业的不断发展,极具行业特征的第一代铁路逐渐淡出了人们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高科技园作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活区既是高科技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们的重要生活场所,优美、舒适的生活区公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存在大量建筑类型,同时也存在对各种建筑的多样命名形式。这些分类和命名,自古以来就有灵活融通的传统,其意义边界模糊。一座具体的园林建筑,常难以因循形式逻辑
当今,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区域上的加速流动,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城镇体系的变化。城市群作为我国新时期
木构建筑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西方国家木建筑现已发展成熟,虽然中国又有几千年的木构建筑历史,但由于期间木材资源短缺,使木建筑有一段时间的发展停滞期,直至
近些年来中国城镇化取得的进步举世共睹,然而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社会,城镇化的一枝独秀不利于国家的发展。乡村做为中国二元化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地位应该和城镇同等
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与学习和工作息息相关。校园声环境是校园整体环境的一部分,在现代校园环境建设中应该重视校园声环境建设,以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本
在滨海城市中,滨海建筑风貌是表达滨海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滨海建筑风貌不仅能够延续城市文脉,同时提高城市形象,深刻人们对城市的总体印象。需要注意的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