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相对运动不确定性轨迹规划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56ur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运动轨迹规划是实施航天器在轨服务、碎片清除与抵近侦察等空间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执行实际任务时,受导航、模型、机构执行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航天器相对运动轨迹将偏离预先规划的标称轨迹,对制导、控制系统提出更高要求,也容易造成更多的推进剂消耗。同时,随着空间碎片、微纳卫星等微小目标的日益增多,受空间目标探测手段能力限制,实施航天器相对运动的任务环境也充满不确定性。因此,如何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开展航天器相对运动轨迹规划研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围绕航天器相对运动的轨迹规划模型、可达域分析、稳健轨迹规划和在线轨迹规划等问题展开:(1)在给出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梳理了航天器相对运动任务约束条件,并在最优控制框架下建立了相对运动轨迹规划的一般模型,为后续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轨迹规划问题奠定基础。(2)针对终端时间固定的航天器最远可达距离问题,考虑两种推力模式,推导了最远可达距离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数值仿真进行了验证。考虑初始状态不确定性,研究了椭圆参考轨道下航天器相对可达域包络的计算方法;进一步针对近圆参考轨道情形,给出了可达域包络的简化求解策略,并开展了数值仿真验证。(3)针对导航、状态等不确定性影响下的相对运动稳健轨迹规划问题,梳理了不确定性因素的主要来源,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描述,运用基于广义多项式混沌理论的张量积配点法分析了不确定性对任务轨迹的影响,据此构建了任务轨迹稳健性指标,并在内层不确定性分析-外层多目标优化的稳健轨迹规划框架下,运用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求解获得了稳健轨迹规划问题的Pareto前沿,分析了不同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4)针对障碍物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相对运动避碰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在线轨迹规划框架,并在离散化处理轨迹规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旋转超平面方法将非线性碰撞避免约束转换为线性约束,提高了在线规划问题求解效率。考虑传统旋转超平面方法应用于多障碍物情形的不足,提出基于旋转时间窗口的改进策略,给出了旋转窗口的长度和位置确定方法;进一步提出三维避碰约束分解策略,将旋转超平面方法拓展应用于三维障碍物情形。以障碍物位置与大小不确定、障碍物发现时机不确定为例开展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在线规划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综上所述,论文针对不确定条件下的航天器相对运动轨迹规划问题,在相对运动可达域计算、基于多目标优化的稳健轨迹规划和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在线轨迹规划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可为降低不确定性对航天器相对运动的影响,提高相对运动任务实施的鲁棒性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空间巡查任务,是在轨服务航天器依次服务多个目标航天器的过程,服务航天器需依次进行轨道转移。本文以空间巡查任务为背景,对转移轨道速度增量快速预估、单平台巡查序列和多平台任务分配等问题开展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轨道转移速度增量快速预估模型轨道转移速度增量的计算速度直接影响着空间任务的规划效率。为了提高任务规划的速度,采用深度学习方法替代传统优化方法,建立了基于深度神经网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对真实飞行器气动力、气动热布局具有重大影响,一直是相关研究的热点。圆锥作为典型实验模型,研究其转捩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而研究台阶对圆锥边界层转捩的影响规律同样意义重大。因此,本文采用基于纳米粒子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Nano-tracer-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NPLS)技术、高频脉动压力测试技术以及温敏漆(Temperature Sensiti
随着深空探测的发展,对航天器的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推进技术和在轨加注技术可以有效地延长航天器寿命。氙是电推进常用工质,目前在航天器上主要存储方式是气态或超临界态。本文基于航天低温技术的发展,针对液氙的在轨存储,提出液氙的在轨加注方案。液氙温度较低,汽化潜热小,动力黏度大,在加注管路和被加注贮箱内,由于降压或受热,容易发生相变,在管路和贮箱内形成气液两相流,使贮箱压强增大,不利于在轨加注的持续进
随着薄膜材料和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准确、快速地对纳米级薄膜的光学常数、厚度的表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椭圆偏振测量是一种通过分析偏振光在待测薄膜样品表面反射前后的偏振态的改变来获得薄膜材料的光学常数和薄膜厚度的高精度、非接触测量方法。由于椭圆偏振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手段,其测量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数据处理过程中对于模型的建立和数据拟合智能方法的运用。本文首先基于椭圆偏振测量基本原理,对薄膜材料结构
为了有效应对空间碎片等不明物体的交会威胁,提高航天器在轨空间安全防御能力,本文围绕航天器轨道追逃问题,采用微分博弈理论,研究了完全信息追逃博弈鞍点求解方法,设计了不完全信息追逃博弈最优控制律,并开展了地面半实物仿真实验。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提出了完全信息下航天器追逃博弈鞍点的高效鲁棒求解方法。1)针对线性动力学模型下自由时间微分对策问题,提出了降维求解方法。该方法将十二维两点边值问题转化为四维
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机作为一种新概。念发动机,是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很有前景的一种推。进系统。在飞行器前体/进气道上喷注燃料促进混合是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高超声。速来流下前体/进气道上多种燃料喷注方式的混合效果及其混合增强机理。首先,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激波诱燃冲压发动机,超声速来流下的单孔燃料射流、多孔(空气)射流以及脉冲射流等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
火箭发射技术在航天器应用中至关重要,采用牵制释放发射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火箭发射的可靠性,实现对火箭起飞时的牵制和缓释放。牵制释放装置的工作性能往往决定了牵制释放系统的优劣。牵制释放装置主要分为爆炸型和机构型两类。随着火箭规模的不断增大,机构型牵制释放装置因其可调节性好、使用范围宽的特点,广泛被世界航天大国所接纳。当前大部分对牵制释放技术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牵制释放过程中火箭动力学响应分析办法和对装置中套
稀薄气体流动由于微纳机电系统和航天工程的蓬勃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稀薄条件下气体分子间碰撞频率减小,气体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则起主导作用。作为稀薄气体动力学的关键问题,气固界面相互作用由于物理上的复杂性,通过理论方法和实验方法进行研究十分困难,相关的研究进展也比较缓慢。本文构建了双原子分子氮与金属铂的相互作用模型,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气气固碰撞过程。通过速度采样法使入射的气体分子具有宏观来流特征
卫星编队被普遍用于军事侦察、导航定位、环境监测、航海监测等方向,随着人们对天基信息需求的增加,航天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卫星编队网络的建设刻不容缓。卫星网络组网协议是卫星网络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随着航天器节点的不断增多,其几何拓扑呈现出动态性、复杂性、异构性的特点,为了适应卫星编队的发展,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更加灵活、可靠、大容量、低时延的自组织网络。本文主要探讨卫星自组织网络的几项
空间大型薄膜天线结构由于质量轻、收纳比大、易于展开等优点,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空间天线结构的研究热点之一。为掌握膜面预应力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和受到干扰载荷时结构的振动响应规律,以及采用更加智能自主的控制算法对结构进行振动控制,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做了如下工作。1.对平面薄膜天线结构进行了物理简化处理,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薄膜膜面与支撑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并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设置为多点约束-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