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话语标记语作为提示、引导听众解读说话者意图的手段,吸引了许多口译研究者的眼光。然而,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话语标记语和口译质量之间的关系。在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及口译策略方面,大多数学者仅仅关注某一类话语标记语,或单单研究话语标记语的某一方面。因此,本研究希望对外交场合下的话语标记语口译作更全面的分析,比较源语和目标语中话语标记语的数量特征,深入探究话语标记语在口译中的语用功能,并对应明确有效的口译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标记语作为提示、引导听众解读说话者意图的手段,吸引了许多口译研究者的眼光。然而,大多数研究关注的是话语标记语和口译质量之间的关系。在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及口译策略方面,大多数学者仅仅关注某一类话语标记语,或单单研究话语标记语的某一方面。因此,本研究希望对外交场合下的话语标记语口译作更全面的分析,比较源语和目标语中话语标记语的数量特征,深入探究话语标记语在口译中的语用功能,并对应明确有效的口译策略。
为实现这些研究目标,本文选取了2015到2017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通过由转录文本组成的语料库进行文本分析。本研究采纳冉永平对话语标记语的分类,并将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作为理论框架,具体说明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并以此解释口译员的口译过程和口译策略的选择。分析结果包括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目标语中的话语标记语比源语中的话语标记语多,有时达两倍之多。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和英语之间有意合、形合的差别。在语用功能方面,话语标记语具有语篇功能,能够提示话题转换、语篇结构、话语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前文的补充说明,从而加强语篇的连贯性。另外,话语标记语还具有人际功能,如说明讲者的态度、增强听众的参与度以及塑造可靠的讲者形象,从而传达讲者的交际意图。通过对语境的调整和限制,话语标记语能够帮助听众实现最佳关联,更好地理解讲者的信息。口译策略包括:保留、增词、省略和变通。
本研究希望能够补充话语标记语文献的空缺,并丰富外交口译的研究。另外,本研究还能帮助口译员,尤其是口译课程的学生,增强对话语标记语的认识。虽然话语标记语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是十分重要的沟通要素。口译员可以通过话语标记语回顾、检视自己的口译译文,并采用具体的口译策略在目标语中适当使用话语标记语。如此,译员可以帮助听众实现最佳关联,让讲者和听众达成有效的沟通。
其他文献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在唐代节日中非常重要,更被官方确定为“三令节”之一,因此唐代上巳节诗数量众多、题材充足、类型丰富,艺术特色鲜明。《全唐诗》是迄今为止收录唐诗最完整的一部,同时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著作,所以本文将《全唐诗》中的上巳节诗作为研究对象可以窥见唐代诗人丰富的情感内涵、上巳节诗丰富的精神内涵以及上巳节丰富的人文内涵。本文以《全唐诗》为考察范围,将唐代上巳节诗与节
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尤其是外交部发言人在外交场合所发表的合宜话语通常被称作外交辞令。国内学术界目前普遍从外交政策、外交战略和大国关系等角度研究中国外交,外交辞令在词汇、语法和修辞方面值得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笔者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表态为语料,分析描写了相关词汇、语法和修辞现象,阐释了这些现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解释其成因。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涉及课题缘起、研
李清照在词史上被誉为婉约之宗,这与其转益多师,努力进行“易安体”的创作实践密不可分。易安词与前人的婉约词有很深的渊源,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也有对婉约词的积极改造与革新,这些努力使易安词在宋代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论文通过将易安词与其他婉约词人的对比探究李清照“转益多师”的学习,更深入了解易安词的独特价值和艺术贡献以及在两宋词坛的影响。 本论文除绪论与结语外,主体分为三章。 第一章
《平家物语》是一部讲述平安王朝末年平氏一族兴衰的军记物语。它以平氏一族为中心,展现了平安王朝末年社会生活的全景。生存在这一悲剧性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与不幸的命运抗争,迸发出强烈的生命激情。作品没有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集中表现了这些悲剧人物身上的所体现出的悲剧精神。本文以悲剧美学角度解读《平家物语》,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章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论述。编年体与纪传体相
在战后日本新时期的鲁迅研究中,1952年成立的东京大学鲁迅研究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们立志突破战后第一代研究学者竹内好的框架,为形成新的“鲁迅像”而不断努力。他们的研究推动了日本鲁迅研究的发展,并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研究者,使日本的鲁迅研究生生不息。因此,本文着力对1952年的日本东京大学鲁迅研究会(以下简称“鲁迅研究会”)做一个系统的论述,主要从研究会的成立背景与历史事件、研究会对鲁迅思想的研究脉
从2011年的电影《建党伟业》到2018年的电影《红海行动》,新主流电影通过运用类型片元素和电影技术发展带来的视觉奇观,找到新时代主流文化表达的有效途径。这是国内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制作模式结合的一种积极尝试。 新主流电影通过视听符号和剪辑叙事来探索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的文化核心是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新时代树立文化自信需要向前追寻不同时期中国主旋律电影英雄形象的嬗变和向后延伸
翻拍剧由来已久且有其现实意义。近年来,电视剧市场的扩容成为推动翻拍剧发展的原因之一,其次,广电总局针对电视剧行业现状进行多项政策调控,通过翻拍具有口碑的电视剧作品来降低收视风险成为诸多影视公司在创作方面的选择。最后,观众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诉求愈加强烈,日本电视剧以其文化相近、题材广泛、情感细腻、话题探讨直击人心等特点成为这一时期我国海外剧翻拍的热点。 《上海女子图鉴》的艺术性来源于对《东京女子图
诗歌的诗魂主要通过精神向度来展现,论文通过对比波德莱尔与邵洵美的诗歌在“唯美”“自由”与“浪漫”三个精神向度的具体表现,旨在分析邵洵美的诗歌成就不及波德莱尔的历史原因及个人原因,由此反思当下诗歌创作中的相关问题。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波德莱尔与邵洵美诗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阐明选取他们二人进行对比的理由。第一章围绕波德莱尔和邵洵美在艺术世界中对“唯美”的呈现展开论述,以“雅人之不雅”为思路,以“女人
博比·安·梅森是美国当代小说家、评论家,自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出版以来就受到评论界的广泛赞誉。梅森小说主要聚焦于西肯塔基农村地区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与生存状态。这一地区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迁,梅森描绘了社会变迁下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和道德的变迁以及人物命运因此发生的改变。 梅森创作颇丰,三十五年来共出版了十五部作品,但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她2000年以前集结出版的作品,其后的短篇小说集明显研究不足。除
城墙是古代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屏障,而城门是“城”的标志,是沟通城内外的主要通道。城墙与城门彰显着城池的威严,是社会历史及文化演变的真实写照。城门名则反映着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值得我们全面研究。本文通过横向比较,分析西安、北京、南京三地城门的命名理据,归纳总结西安城门命名的特点及其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 引言,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理论和方法。本文是以西安、北京、南京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