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沉积物的氮释放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479102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海洋、江河和湖泊的富营养化的问题越演越烈.作为内污染源的底泥沉积物对营养物的释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通过大型静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氮在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分布特性和释放特性.在控制氧气条件、底泥有机质含量和粒径大小的条件下,连续观测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观察其垂向分布特性以及三个环境因素对底泥释放的影响.这是该论文的重要创新点. 通过实验分析,取得以下的结论:时间分布上:(1)通氧条件明显影响水体的底泥释放与反硝化作用达到平衡的时间.氧气分压最大的柱在实验结束即第29天达到氨态氮释放的平衡,其他柱仍需更长时间.(2)不同有机质含量条件下,有机质含量最小的柱在第10天达到氨态氮释放的平衡,含量大的柱延后10-19天.(3)三期实验的上覆水的无机氮以氨态氮为主.垂向分布上:(1)不同的通氧条件下,各柱的孔隙水的三氮浓度比上覆水高,且三氮在沉积物中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不同的有机质的底泥组成条件和粒径组成条件下,亚硝氮浓度在某一时段出现高于孔隙水的值,氨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则以孔隙水的为高,随深度增加而增加.(2)观察到底泥在最后一层即水土界面以下45cm处出现低值.影响因子上:(1)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底泥中,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底泥释放氨态氮以及总无机氮浓度能力的最大因子,其次是溶解氧;在有机质含量比较低的底泥中,溶解氧对底泥释放总无机氮和氨态氮的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粒径,最后是有机质.(2)三期实验结果表明,溶解氧与底泥释放氨态氮和总无机氮的浓度呈非线性相关;有机质含量高的底泥中,有机质含量与氨态氮和总无机氮浓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而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底泥中,呈非线性相关.粒径与氨态氮和总无机氮浓度呈非线性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底泥明显的向上覆水释放氮,且水体出现氨态氮污染.该实验借助一定仪器,实现了逐日连续观测,可以定量测出不同层的沉积物间的各种形态氮的释出量.通过这样的实验,为以后的河流富营养化的研究作出宝贵的数据积累,以及理论基础研究.该实验的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可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三门峡水库建成以来,潼关高程问题就一直是上下游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2003年渭河的小水大灾以及近期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的制定,又一次使潼关高程问题成为各
IEEE 802.11ac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局域网的主要技术,其通过扩增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信道宽度、编码与调制策略的种类,使得传输速率获得了巨大的提升.然而种类的扩增也导致了速
随着石油开采工业的发展,采油机械-油管的需求量极大,油管在地下工作时,承受交变应力、腐蚀等物理化学的作用而发生变形,表面会产生腐蚀缺陷,更换频繁。所更换的废油管通常都
近地面层臭氧(O)研究是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随着汽车尾气排放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RH)的增加,在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导致低层大气中O浓度明显增高,使得人类赖
本文通过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环氧树脂粘结钕铁硼磁体和酚醛树脂粘结钕铁硼磁体。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抗弯强度测试仪、MATS-2010H永磁材料测量装
2月19日上午,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向曙光赴衡阳检查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价格监管、市场供应和餐饮安全监管工作,看望坚守防疫和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rn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期刊
ZnO压敏电阻由于具有优良的非线性特性、大的浪涌吸收能力以及较高的工作稳定性在电子、电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自1968年问世以来大量取代SiC陶瓷。早期的压敏电阻主要用于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已经从吃得饱过渡到吃得好,更重视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本期就为大家介绍,稻米中最常见的两款——白米和糙米白米是脾
期刊
该文结合饮用水去除污染的实践,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微有机污染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该工艺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能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该工艺处理微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