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影响因素及其组织学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810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总结分析得到影响黑眼圈形成的规律,并使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黑色素细胞在黑眼圈皮肤中的分布。 资料与方法: 统计行眼袋切除术的47例患者,按照法国欧莱雅公司黑眼圈分级标准对其黑眼圈进行分级(0~6级)。采集临床信息,用SAS统计软件分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多种生活习惯与黑眼圈形成的相关性,并对切取的下眼睑皮肤组织进行NK1-βABC染色,观察黑色素细胞在黑眼圈皮肤中的分布情况,研究黑色素细胞与黑眼圈形成的相关性。 结果: 1、对临床信息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黑眼圈与黑眼圈形成时间(秩相关分析r=0.34432,p=0.0178)及入睡时间(秩相关分析:r=0.2732l,p=0.0632;Logest回归分析:OR=2.079,1.156<95%CI<3.738)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年龄、眼袋形成时间、睡眠时间、化妆品使用情况、眼霜使用情况、吸烟、饮酒、妊娠等无统计学相关性。 2、对切取的下眼睑皮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在免疫组化中观察到黑色素细胞显色。有黑眼圈病例标本的阳性表达密度明显高于无黑眼圈(p<0.01);重度黑眼圈病例标本的阳性表达密度高于轻度黑眼圈(p<0.01);同一病例标本中内眦的阳性表达密度高于外眦(p<0.01)。 结论: 1、圈形成时间长及入睡时间晚是黑眼圈形成的主要临床因素。 2、胞是黑眼圈形成的主要组织学因素,黑眼圈主要形成于内眦。
其他文献
背景: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内分泌器官,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维持女性的生理、生殖功能并对内分泌和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分泌的雌激素能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
排卵是女性生殖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是由促黄体生成素LH激发可受精的成熟卵泡从卵泡壁释放的一种复杂的多基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在卵母细胞被释放的过程中,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