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办法来测定PCSK9在胃癌组与瘤旁组中差异性的表达,初步探索PCSK9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揭示PCSK9的过高表达在胃腺癌发生、侵袭、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作为一个危险因素,从而为胃癌的早期筛查诊断、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资料和方法研究对象均是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在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间,通过电子胃镜及病理证实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29例胃癌患者的瘤体的组织及其瘤旁正常标本(距瘤体边沿至少5公分,且病理未查见肿瘤细胞存在)。以上资料对象均满足以下标准:(1)病理证实为腺癌;(2)患者在手术前,均没有经过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及针对性的生物治疗;(3)均无其他恶性肿瘤或远处转移或腹膜转移;(4)患者中有96(74.4%)人为男性,33(25.6%)人为女性,年龄在47和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5)病理学检查的淋巴结的数量大于或等于15个;(6)所有胃癌患者的分期均参考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UICC/AJCC)第七版。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分别来检查129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q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CSK9在基因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过高的表达,而且随着肿瘤分期越晚其相对表达量越高(Ⅰ期2.21 ±0.04 P<0.01,Ⅱ 期 3.15±0.11 P<0.01,Ⅲ 期 4.41±0.11 P<0.01),不同分期间的表达存在差异(Ⅰ期与Ⅱ期P<0.01,Ⅰ期与Ⅲ期P<0.01,Ⅱ期与Ⅲ期P<0.01);免疫组化(S-P法)结果显示,PCSK9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71.3%)较癌旁组织(15.5%)明显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表明,PCSK9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1)、肿瘤的分化程度(P<0.001)及分期(P<0.001)显著相关。相反,PCSK9蛋白表达与性别(P>0.05)、手术时的年龄(P>0.05)及原发肿瘤大小(P>0.05)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CSK9的相对表达量较癌旁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增加,而且随着肿瘤分期越晚其相对表达量越高(Ⅰ期1.50±0.02P<0.01,Ⅱ期1.94±0.08P<0.01,Ⅲ期2.14±0.08P<0.01),不同分期之间表达存在差异(Ⅰ期与Ⅱ期P<0.01,Ⅰ期与Ⅲ期P<0.01,Ⅱ期与ⅡⅠ期P<0.05)。结论:PCSK9的过高表达在胃腺癌发生、侵袭、转移的过程中可能作为一个危险因素,从而为胃癌的早期筛查诊断、针对性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