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视域下的环境问题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使得社会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人口迅速增加,人类贪婪地从自然界获取资源,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同样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在经济迅速发展、人均收入快速提升的同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而今我们把目光投向马克思和恩格斯,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改善环境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  论文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在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本质要求。之后对我国与郑州市的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索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探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平衡的有效办法,以生态文明的理念,走出一条科学、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我们建设生态文明,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既要保护好自然,又要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水平,因为他们正是法治建设中的引领者和执行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于宪法的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但现今农民却是社会中人数最多的弱势群体,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益受到了相当的侵害。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坚持改革的思路,改变过去的习惯性思维,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理论研究和国内外经验证明,让农民组织起来,以组织的形式保护农民的权益是解决“三农”问题有效且可行的途径。正因如此,探讨农民组织法律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循此
责任是个体所承担的与其社会角色相适应的行为和因自己未做好应做之事而需承担一定后果的义务,它不因个体的国籍,所承担角色的不同,而从其生活中消失,只要个体存在于自然和社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征收拆迁广泛地运用于行政管理领域,但由于行政主管机关执法理念和执法水平的制约,导致在征收拆迁过程中群体性的暴力冲突时有发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此类社会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协商性行政执法在征收拆迁领域的运用,无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理论和制度相结合,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从协商性行政执法的基本理论出发,结
进入21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成为了令人瞩目的焦点。在经济增长进入一个快车道后,经济增长带来了环境破坏和资源耗竭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