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一种最小行政划分的区域经济,许多基础性经济活动都是在县域范围内产生的。因此,县域经济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将经济的总量、质量和流量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而所产生的优势和影响力。这个经济竞争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增强、金融体系的完善,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是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民幸福感提高、医疗卫生体系完善等软实力方面的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是个由若干因素构成的大系统,每个因素又分若干个细小的子系统,县域经济竞争力就是所有这些因素及其子系统的集合。因此,我们在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原则下,可从县域的经济实力、金融实力、教育实力、政府实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资金流量、实物流量以及信息流量等方面构建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该指标评价体系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县域经济竞争力;第二层为总则层,由总量指标、质量指标、流量指标3个指标组成;第三层,又称准则层,由经济实力、金融实力、教育实力、政府实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资金流量、实物流量、信息流量10个因素组成。第四层,又称指标层,即由准则层细分成的27个评价指标构成。县域经济在未来“十二五”发展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国家对县域经济作出了明确发展规划:要求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广西桂林市下属12个县,从这个角度讲桂林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同时,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桂林获得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因此,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充分发挥桂林所12县各自的经济优势和特色,实现桂林县经济域跨越式发展是极其值得研究的问题。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桂林县域的空间维度和时间跨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桂林各县域近10年的经济发展轨迹:桂林县域呈现出了与国家相关政策相吻合的趋势。在1999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战略之后,桂林县域竞争力在最初的5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国家提出广西北部湾发展战略之后,桂林县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滞后现象。桂林县域发展优势在于,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得天独厚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其发展劣势在于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其发展机遇在于较低的人力资源成本,可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获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其威胁主要来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区域前沿县域的竞争,以及桂林县域基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创新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问题。为此,桂林需要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县域制度改革速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进金融服务,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和完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优化和推介县域形象品牌;消除知识贫困,促进内生技术资源的形成和保护生态环境,创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