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被动混合驱动假腿结构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ndrew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肢假肢是为了弥补截肢者肢体缺损,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与普通的下肢假肢相比,智能假肢具有智能性、安全性、舒适性等优点。阻尼式下肢假肢虽然能实现平地行走等动作,但无法提供主动力矩,与人体正常步态仍有较大差距;主动式假肢能提供主动力矩,但受体积、重量、能耗等因素制约。此外,我国目前智能下肢假肢较少,而国外商品价格昂贵,因此,本课题的任务是设计既能提供主动力矩,又具有阻尼式下肢假肢优点的主被动混合驱动假腿,包括结构设计以及控制方法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测量不同步态情况下人体正常行走时膝踝关节角度,得到不同步态情况下人体膝踝关节角度曲线;通过分析对人体运动规律进行总结,同时对步态相位进行划分,为下肢假肢的设计与控制提供实验依据。(2)设计主被动混合驱动假腿结构。首先,分析下肢假肢的设计需求,提出下肢假肢的总体构型;对所提出的下肢假肢构型的关键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下肢假肢的总体结构。其次,对下肢假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分析,为下肢假肢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对下肢假肢的能耗进行理论分析。(3)提出主被动混合驱动假腿的控制方法。首先,对人体在不同行走条件下的步态相位进行划分,同时提出识别所划分相位的方法;其次,对人体在不同行走条件下的膝踝关节角度关系曲线进行拟合与简化;最后,根据所提出的步态相位划分方法以及膝踝耦合方法,基于所设计的主被动混合驱动下肢假肢结构,提出了基于人体步态相位及膝踝耦合关系的下肢假肢状态控制方法。(4)制作下肢假肢样机并进行下肢假肢行走实验。首先,制作主被动混合驱动下肢假肢样机,包括关键元件选型、购买、加工、组装;搭建下肢假肢测试平台;其次设计控制系统硬件,编写控制系统软件;最后进行下肢假肢穿戴实验并对最终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中小学班主任承担着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家校沟通等多重任务,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在学生道德培养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
【主题阐述】 诚如冰心女士所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们平素看待那些声名显赫、光环笼罩的成功者,多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通信功能逐渐强大,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方便。但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在操作不当或者软件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