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关铁的危害性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危害性主要集中在铁所导致的氧化损伤上。铁过载会导致肝、肾损伤,其损伤机理一般认为是铁催化产生活性氧,损伤蛋白质和脂质,从而导致组织损伤。肝脏是铁过载受损的主要靶器官。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天然抗氧化剂,有关其抗氧化活性和药理方面的研究已进行了多年。本文研究了铁蛋白、铁卟啉、血红蛋白、柠檬酸铁、EDTA-Fe(III)对大鼠肝微粒体损伤的催化作用,并对不同形态铁的催化效率进行了比较。同时还研究了黄芩苷对铁卟啉和血红蛋白催化的微粒体蛋白质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形态铁的催化作用不同,黄芩苷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铁卟啉和血红蛋白催化的微粒体蛋白质损伤。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和斑点印迹法(Dot blotting)检测了这五种不同形态铁与亚硝酸钠、过氧化氢组成的体系对肝微粒体的损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Fe(III)-NaNO2-H2O2体系中,血红蛋白对微粒体蛋白质硝化的催化作用最强,其次是铁卟啉,而铁蛋白和小分子铁络合物(柠檬酸铁和EDTA-Fe(III))的催化作用则非常弱,在同等实验条件下,并没有检测出蛋白质的硝化现象。而铁卟啉对蛋白氧化的催化作用最强,血红蛋白次之。柠檬酸铁亦有微弱的催化能力,而铁蛋白和EDTA-Fe(III)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未表现出催化作用。
(2)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对两种Fe(III)-NaNO2-H2O2体系导致的肝微粒体蛋白质硝化和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斑点印迹检测和光密度分析均表明,黄芩苷对铁卟啉-NaNO2-H2O2和血红蛋白-NaNO2-H2O2体系导致的肝微粒体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1~20 ?mol/L范围内,黄芩苷对蛋白质硝化和氧化的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效应。且黄芩苷对蛋白质硝化的抑制效果好于对蛋白质氧化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