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科思维导图继承了思维导图的主要元素和表现形式,并根据学科教学效能提升的需要,将思维导图的原始基因与概念图、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相结合,再与逻辑学、教育心理学、记忆技术以及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内在思维发展规律、课程改革思想、考试规律等基因进行重组,形象地展示知识之间的关联、直观地展现思维逻辑的过程,是提升教师教学效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工具。高中《生活与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探索人生真谛和人生价值为教学目的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哲学内容本身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这给学生理解和把握《生活与哲学》的内容增添了难度。在复习课上,学科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深化理解知识,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运用学科思维导图进行高中《生活与哲学》复习课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整体上构建知识体系、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都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学科思维导在高中《生活与哲学》复习课的运用为内容,侧重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首先,阐明学科思维导图的相关理论。第一,论文从学科思维导图和思维导图的区别出发界定了学科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第二,指出学科思维导图的三个特点:焦点集中、主干突出;层次分明、节点相连;学科逻辑和学科特点突出。第三,从“形”和“神”两方面出发,制定了学科思维导图的评价标准。其次,探讨了在高中《生活与哲学》复习课中运用学科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环节。第一步是选择切入角度,明确复习内容。本文主要从教材章节和理论板块两个角度切入,旨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二步是依据复习内容,确定各级关键词。围绕教学内容,确定各级关键词,划分层级,以帮助学生把握复习内容的知识逻辑。这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第三步,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学科思维导图。只包含中心词和各级关键词的学科思维导图还只是个框架雏形,进一步理清逻辑,明确理论,联系实际,探寻方法论意义,是构建学科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第四步是查漏补缺,美化学科思维导图。美化结构、突出主干,美化线条、理顺层级,美化色彩、标注重难点,美化图形、方便记忆,是美化学科思维导图的四个方面,切不可过分注重美化导图表现形式而造成知识的缺失。再次,论述了在高中《生活与哲学》复习课中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应坚持的原则。第一,在运用学科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应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在复习课中,要把学生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既是对象主体,又是学习主体。第二,应坚持复习目标指引原则。明确的复习目标是学生高效复习的前提,以复习目标为中心和以目标知识点为中心都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第三,坚持理论、方法与现实相结合原则。理论的提出来源于现实最终又将服务于现实,而哲学原理离不开理论与方法的结合,将理论、方法与现实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探讨了在高中《生活与哲学》复习课中运用学科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注重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统一。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是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不可只顾其一。第二,纵横交错展现知识点的逻辑性与关联性。通过纵向梳理目标知识点,有助于学生理清层次,找出知识逻辑;围绕目标知识点横向辐射相关内容,对知识点进行拓展,有助于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注重理论学习的现实性。要注重理论自身的现实性和突出方法论的现实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