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住院抑郁障碍患者特征防御机制、人格特质、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包括量的研究和定性研究两个部分。依照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的抑郁障碍诊断标准以及HAMD量表评分,筛选符合入组的住院抑郁障碍患者52名,正常对照组52人。同时对两组采用心理防御方式问卷(PD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获得住院抑郁障碍患者防御因子、人格特质和建构两者间相关性。在质化研究部分,为了探究住院抑郁障碍患者防御机制和人格特质间具体联系和阐述防御机制的临床表现,首先运用量化研究的数据结果构建编码库和文本分析逻辑,其后在两组人员中通过目的性取样的方式各选取3人,进行半开放式访谈,将音频资料转化成文本后采用解释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归纳编码和主题,并通过主题分析的方式对比分析文本内容。结果:1.两组数据在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分量表上,病例组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分裂、退化、躯体化防御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5)。在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分量表上,病例组在假性利他、否认、隔离,评分高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5)。在成熟防御分量表上,正常组得分高于病例组,但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病例组和对照组在E分(内外向)、N分(神经质)、P分(精神质)上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E分(内外向)低于正常对照组,P分(精神质)和N分(神经质)高于正常对照组。3.E分(内-外向)与不成熟防御方式中的投射、被动攻击、幻想、潜意显现、躯体化、退缩几个防御因子呈负相关,与中间型防御方式中回避、隔离、同一化、反向形成呈负相关。N分(神经质)评分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分量表中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抱怨、躯体化防御因子呈正相关,与中间型防御方式中制止、否认防御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分(精神质)与不成熟防御方式量表中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幻想以及中间型防御方式中反作用形成、否认呈正相关。4.质性研究提炼出七个心理防御机制的编码;1.退缩2.否认3.投射4.投射(内摄)5.躯体化6.攻击自身7.被动攻击;三个有关住院抑郁障碍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质相关性主题:1.回避压抑难以忍受的不稳定的情感2.控制扭曲认知导致的冲动3.维护自尊结论:1.住院抑郁障碍患者的人格具有明显倾向性,多具有内倾性和高神经质和高精神质等特征。在这之中,大多数表现为抑郁质以及少量外向不稳定胆汁质。住院抑郁障碍患者具有特定的病前人格,人格特征可以为抑郁障碍的预测因素和参考资料。2.住院抑郁障碍患者多依赖于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常常使用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缩、否认、躯体化这几个原始防御机制和否认中间型防御机制。3.住院抑郁障碍患者的高精神质,高神经质,内倾型的特质与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防御机制呈正相关。情绪稳定性差和内向性格与投射、抱怨、被动攻击、幻想、反作用形成、否认、同一化、潜意显现这些防御因子有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