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元方法的火星柔性气囊着陆缓冲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n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各国的火星探测任务逐渐由环绕探测转向着陆巡游探测,气囊缓冲系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由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周期短、研究花费少、数据记录全面可回溯,因此成为研究者进行气囊系统优化设计的首选。不同于前期研究中,利用有限元对气囊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本课题针对火星地表离散型的形貌特征,提出利用离散元建立气囊着陆缓冲特性仿真平台的新方法,实现对气囊着陆环境的高精度还原,便于深入研究着陆环境对气囊系统着陆特性的影响,并针对火星环境进行气囊缓冲着陆特性预测,为火星缓冲气囊优化设计以及着陆点的选择提供参考。  气囊是着陆缓冲特性仿真研究的对象,因此研究气囊离散元模型的建模方法,成为搭建着陆缓冲特性仿真平台的首要问题。为实现气囊离散元模型的建立,本文结合离散元思想,将充气气囊微元转化为三维颗粒-弹簧模型,随后利用仿真及理论对颗粒-弹簧模型参数进行匹配,并针对单球气囊,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完成气囊建模方法的优化。  在单球气囊离散元模型的基础上,验证离散元模型可行性、验证离散型冲击表面上气囊缓冲特性的特殊性、获得影响气囊缓冲特性的主要参数。首先通过对缓冲过程的理论推导以及仿真分析,获得过载加速度与各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通过仿真、实验、理论相互对比,验证模型可行性;最后通过连续型表面与离散型表面的对比仿真,验证离散型冲击表面上气囊缓冲特性的特殊性,并针对离散型表面中颗粒的动力学行为,提出了受冲击表面下颗粒的三态转化猜想。  在单球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火星环境下的多球气囊缓冲特性的预测。首先建立了具有火星形貌特征的离散型冲击表面以及多球气囊的离散元模型,然后根据影响气囊缓冲特性的主要参数选择一系列样本点进行仿真计算,仿真完成后利用对样本点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各参量与气囊系统过载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完成对火星环境下气囊缓冲特性的预测。  通过本文的研究,获得了一种可以高度还原火星环境,进行气囊缓冲特性预测的仿真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获得不同参数气囊系统在火星环境下的缓冲性能,同时也可以建立不同冲击表面参数的仿真模型,研究不同类型着陆点对缓冲特性的影响,为后期的火星气囊软着陆技术的仿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各项投资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经济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民族地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憧憬也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各大广场上、操场上每到傍晚
期刊
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切削加工(如车、铣、刨、磨等)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开发和创造新的、先进的制造工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金属精密塑性成形加工因具有高效率、
与传统的固持方法相比,基于磁场与摩擦学原理的蜂窝固持方法具有固持稳定可靠、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针对这种新方法的固持设备的开发是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加工当中的关键,
岩溶塌陷具有分布广,发生频繁,产生条件复杂,预测困难,作用因素众多,形成机制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灾后治理费用昂贵等特征。本文对贵州省遵义市永乐镇发生的岩溶塌陷地
以龙门山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为研究背景,采用大型物理模拟试验,通过改变推力与断层的夹角和断层间的相互组合关系,采用三种工况研究了龙门山中央断裂、前山断裂和小鱼洞断裂不同
【摘要】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使课堂教学实现最优化,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场所,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经过不断的探讨,我大胆地尝试中学数学课堂的层次化教学进行教学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着重从探求新知、认知新知、应用新知、探究新知、拓展新知等方面談谈层次化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
超深基坑工程是综合性很强的岩土工程,涉及岩体力学、土力学、水文学、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学科。它不仅要考虑岩土工程的强度和变形问题,还要考虑基坑支护结构与土体变形是
南迳盆地位于江西全南县南迳乡、中寨乡境内,处于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之间的钦(州)—杭(州)结合带南侧的罗霄褶皱带南端,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下庄铀矿田北缘,是研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