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系统理论和译者主体性——以严复、林纾、林语堂的翻译活动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dpo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佐哈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讨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可见性。从中国近代特殊的历史文化状况着眼,阐述林纾、严复及林语堂对中国近代文化状况的不同态度以及这一态度对其翻译策略影响。通过对三位翻译大家的生活背景、文化态度、翻译目的及预期受众等方面的分析,得出结论,即:在一定的客观文化环境中,译者对该文化的主观态度并非是一致的。因而在翻译实践中,必然导致两种不同的策略取向。由此可见,翻译策略的决定因素最终还是译者本人。翻译策略的选择实际上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可见,多元系统理论虽然对主流翻译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这种解释具有局限性。因为这一理论只考虑了制约翻译策略选择的客观文化因素,而忽视了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的主观能动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词汇衔接纽带/词汇衔接链与写作质量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阐述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意义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综述与本文相关的过往研究,分析并
各种类型的机构是整个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机构的每一个方面都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时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人与社会的和谐为根
舍伍德·安德森凭籍朴实的叙事语言和独特的写作技巧被推崇为“一代作家的父亲”。他在长篇小说《小镇畸人》中运用“顿悟”写作手法揭示了缄默的畸人群像在现代工业社会重压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智能,便利,绿色,环保等早已成为当今初会的焦点,对于智能化产品的研究也一直向前.于是,我们紧跟时代脚步,设计了本次产品智慧移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