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资料重建及三维测量,分析重庆地区不同年龄段有牙(牙合)人群上唇软组织侧貌特征,探讨上唇软组织侧貌特征的增龄性变化,从而为无牙颌患者的全口义齿修复提供面部美学的客观参考数据。
方法:选择300例重庆地区有牙人群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以下三个组: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89岁),每组各100例,对上唇长度测量指标(上唇下缘到上中切牙切点的距离(UI-US)、上唇皮肤长度与前鼻棘点到中切牙切点距离的比值(Sn-Ls/ANS-UI)、上唇总长度与前鼻棘点到中切牙切点距离的比值(Sn-Sto/ANS-UI))、上唇红长度测量指标(上唇红长度与上唇皮肤长度的比值(Ls-Sto/Sn-Ls)、上唇红长度与上唇总长度的比值(Ls-Sto/Sn-Sto)、上唇红长度与前鼻棘点到中切牙切点距离的比值(Ls-Sto/ANS-UI))、上唇厚度测量指标(上唇红部厚度(Ls-UP)、上唇红部厚度与上唇基部厚度的比值(Ls-UP/Sn-A)、上唇中部厚度与上唇基部厚度的比值(Sm-Hm/Sn-A))进行测量,比较三组间及各组内男、女的测量结果差异,并对上唇皮肤段侧面轮廓进行形态学分析。
结果:(1)上唇长度、上唇红长度、上唇厚度测量指标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上唇长度逐渐变大,唇红暴露量及唇红厚度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上唇下缘到中切牙切点距离分别为(1.9622±1.1071)mm、(0.8353±1.2066)mm、(0.0141±1.2256)mm;上唇红部厚度分别为(12.3558±1.9503)mm、(10.6342±1.7824)mm、(9.9249±1.9514)mm。
(2)对各组内男女性别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青年组男、女之间上唇厚度无显著差异,上唇长度、上唇红长度测量结果不足以说明男、女间有显著差异;中年组男性上唇红部厚度(Ls-UP)为(11.6494±1.6581)mm,大于女性测量结果(9.7147±1.3459)mm;上唇中部厚度与上唇基部厚度的比值(Sm-Hm/Sn-A))男性测量结果大于女性,说明中年组男性研究对象的上唇中部厚度与上唇红部厚度均大于女性,而上唇长度、上唇红长度等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老年组男、女性关于上唇长度、上唇红长度、上唇厚度等相关测量结果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3)通过上唇皮肤段侧面轮廓形态学分析,归纳上唇侧面轮廓表现为4种形态:凹形、直形、波浪形、凸形,重庆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侧面轮廓表现特点有明显差异,青年组凹形比例(68%)最大,中年组凹形和直形比例(80%)最大,而老年组波浪形与凸形比例(67%)最大;对老年组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见60~69岁年龄段直形所占比例(36.4%)最大,70~79岁年龄段波浪形所占比例(44.1%)最大,80~89岁年龄段凸形所占比例(63.6%)最大。
结论:从青年到中年直到老年的衰老进程中,上唇会逐渐变长、上唇红暴露量逐渐减少、上唇逐渐变薄,上唇侧面轮廓也发生阶段性变化,其一般变化趋势为凹形逐渐变成直形,再变成波浪形,最后表现为凸形。因此为老年无牙颌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应充分考虑与其衰老相关的上唇侧貌特征,人工牙排列应注意上唇下缘到中切牙切缘距离与患者年龄相符合,上唇丰满度的恢复也应考虑与同年龄有牙(牙合)侧貌轮廓形态表现相符合。
方法:选择300例重庆地区有牙人群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以下三个组:青年组(20~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89岁),每组各100例,对上唇长度测量指标(上唇下缘到上中切牙切点的距离(UI-US)、上唇皮肤长度与前鼻棘点到中切牙切点距离的比值(Sn-Ls/ANS-UI)、上唇总长度与前鼻棘点到中切牙切点距离的比值(Sn-Sto/ANS-UI))、上唇红长度测量指标(上唇红长度与上唇皮肤长度的比值(Ls-Sto/Sn-Ls)、上唇红长度与上唇总长度的比值(Ls-Sto/Sn-Sto)、上唇红长度与前鼻棘点到中切牙切点距离的比值(Ls-Sto/ANS-UI))、上唇厚度测量指标(上唇红部厚度(Ls-UP)、上唇红部厚度与上唇基部厚度的比值(Ls-UP/Sn-A)、上唇中部厚度与上唇基部厚度的比值(Sm-Hm/Sn-A))进行测量,比较三组间及各组内男、女的测量结果差异,并对上唇皮肤段侧面轮廓进行形态学分析。
结果:(1)上唇长度、上唇红长度、上唇厚度测量指标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加,上唇长度逐渐变大,唇红暴露量及唇红厚度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上唇下缘到中切牙切点距离分别为(1.9622±1.1071)mm、(0.8353±1.2066)mm、(0.0141±1.2256)mm;上唇红部厚度分别为(12.3558±1.9503)mm、(10.6342±1.7824)mm、(9.9249±1.9514)mm。
(2)对各组内男女性别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青年组男、女之间上唇厚度无显著差异,上唇长度、上唇红长度测量结果不足以说明男、女间有显著差异;中年组男性上唇红部厚度(Ls-UP)为(11.6494±1.6581)mm,大于女性测量结果(9.7147±1.3459)mm;上唇中部厚度与上唇基部厚度的比值(Sm-Hm/Sn-A))男性测量结果大于女性,说明中年组男性研究对象的上唇中部厚度与上唇红部厚度均大于女性,而上唇长度、上唇红长度等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老年组男、女性关于上唇长度、上唇红长度、上唇厚度等相关测量结果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3)通过上唇皮肤段侧面轮廓形态学分析,归纳上唇侧面轮廓表现为4种形态:凹形、直形、波浪形、凸形,重庆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侧面轮廓表现特点有明显差异,青年组凹形比例(68%)最大,中年组凹形和直形比例(80%)最大,而老年组波浪形与凸形比例(67%)最大;对老年组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见60~69岁年龄段直形所占比例(36.4%)最大,70~79岁年龄段波浪形所占比例(44.1%)最大,80~89岁年龄段凸形所占比例(63.6%)最大。
结论:从青年到中年直到老年的衰老进程中,上唇会逐渐变长、上唇红暴露量逐渐减少、上唇逐渐变薄,上唇侧面轮廓也发生阶段性变化,其一般变化趋势为凹形逐渐变成直形,再变成波浪形,最后表现为凸形。因此为老年无牙颌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应充分考虑与其衰老相关的上唇侧貌特征,人工牙排列应注意上唇下缘到中切牙切缘距离与患者年龄相符合,上唇丰满度的恢复也应考虑与同年龄有牙(牙合)侧貌轮廓形态表现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