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候加速变暖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洪水、暴雨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打击,使得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作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受到世界各方关注。随着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的召开,“碳减排”这一话题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讨论的焦点。实施节能减排战略,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已是迫在眉睫。中国的这一双重大国身份限制中国既不能一味盲目地最求经济增长,也不能忽略经济发展搞环境建设。面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深层矛盾,产业结构的升级被广泛认为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的调查研究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碳排放效应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首先,对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因素进行分解并加以分析;接着,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进行详细描述;然后,根据2000—2013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STIRPAT的扩展形式,结合空间溢出模型,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本文对于中国碳减排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持续提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然后,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我国总体碳排放强度的不断下降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最后,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一个省域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在降低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的同时还对于相邻接的其他省域的碳排放强度有着抑制作用。这意味着加强省域间碳减排合作的同时,重视产业结构的升级日益成为中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