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脓毒症中药血必净注射液苯酞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oyao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血必净是由红花、赤芍、川芎、当归和丹参五味中药制备而成的中药注射液,临床上作为加载药物用于脓毒症常规治疗。虽然血必净治疗脓毒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初步得到临床验证,但其药效物质基础仍不明确。中药多成分药代动力学可通过揭示中药成分能否被机体有效利用来帮助发现可成为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成分。为此,围绕血必净所含四类具有脓毒症治疗相关药理活性的中药成分开展了系统的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本课题围绕来自川芎和当归的苯酞类成分开展研究。方法:开展血必净健康受试者、大鼠和体外药代试验/实验。人体药代试验共招募36名健康受试者,设计单次和多次给药试验。单次给药试验设计三种不同静脉滴注给药方案,分别为:1)血必净100 ml,滴注时间1.25 h;2)血必净100ml,滴注时间2.5 h;3)血必净50 ml,滴注时间1.25 h。多次给药药代试验方案为连续一周给予血必净50 ml(滴注时间1.25 h)。大鼠药代实验包括血必净剂量爬坡实验、排泄实验(尿、粪和胆汁)、组织分布实验和药代基质效应实验。体外药代实验包括围绕苯酞类成分体内可到达性开展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和血浆蛋白鉴定实验、膜通透性实验以及全血-血浆比值实验和围绕苯酞类成分体内消除开展的体外代谢物验证、关键代谢环节确认、关键代谢物的合成及鉴定和代谢酶归属及相关酶动力学实验。各类样品通过液-质联用分析方法检测。结果:在血必净中共检测到10种苯酞类成分(制剂含量0.2-29.3μM)。给药后,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G是人体主要暴露苯酞类成分。虽然这两个成分均具有较高的系统暴露,但两者的药代特征差异显著。洋川芎内酯I血浆蛋白结合率中等(46%)、表观分布容积大(1.3 l/kg)、清除率中等(占心血浆输出量的23.6%),而洋川芎内酯G血浆蛋白结合率高(97%),表观分布容积小(0.1l/kg),清除率低(占心血浆输出量的1%)。这些差异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作用靶位的可到达性。此外,这两个苯酞成分还具有可随脓毒症病情改变的药代特征,包括:1)洋川芎内酯I主要通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2B15介导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从体内消除;2)洋川芎内酯I经葡萄糖醛酸反应所生成的烷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具有亲电性,可与谷胱甘肽结合;3)洋川芎内酯G可选择性地与人血浆白蛋白高度结合。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血必净苯酞类成分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G是血必净给药后人体主要暴露苯酞类成分,值得开展进一步与脓毒症治疗相关的药效学研究。洋川芎内酯I和洋川芎内酯G因其药代特征可能随脓毒症病情变化而变化,有望成为与传统生物标识物互补的“中药药代标识物”,用于帮助脓毒症的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对影响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结果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选择2018年2至11月的早期乳腺癌患者40例,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都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然后分析影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机电工程技术应用范围得到空前扩展,这不仅能够提升各个行业发展水平,对于推进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机电工程技术的应用范围得
传统的多模型粒子滤波算法(MMPF)在机动目标跟踪中存在模型粒子数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模型粒子滤波算法,将模型估计和状态估计分开计算,并用模型似然函数
针对多目标跟踪中的误报检测效率低和处理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合信道特征的滑动窗口头部检测器进行误报检测。首先,构建了一种可以处理背景对象误报和前景对象误报的
文章对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的基本情况和不同标准进行了特征对比研究,并以北京市属高校特色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相关研究为例,将支撑平台设计思路与元数据标准设计原则进行紧密结
采用物理(超声法)、化学法(硫酸水解)相结合的水解工艺,对啤酒冷凝固物的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水解工艺条件为:水解时间4h,硫酸浓度4mol/L,超声时间2h,料液比为1:20
<正>从2018年1月1日起,我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施,并由税务部门征收环保税代替之前由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的应税污染物,是指《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
羊毛是一类高档的天然纺织原料,羊毛织物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在生产和服用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圆纬机上编织单股羊毛纬平针织物时往往会出现线圈纵行歪斜现象,给服装裁剪加
马克思虽然没有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而系统的研究,也没有使用过“生态”这一词语,但生态哲学的思想始终是马克思思想的一部分。本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的生态哲学,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