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械波的结构系统冲击动力学问题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质受到瞬态载荷的局部扰动传播至介质其它部分这一简单事实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颇具吸引力的学科——波的传播。本文将研究视角限定在受扰动时弹性固体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其对应的扰动形式往往来自于冲击或者爆炸导致的脉冲载荷。当冲击作用时间与波通过结构所需时间处于同一数量级的时候,波的传播效应就非常明显。这种情况下,材料对外力的形变响应只能通过波传播的形式进行准确描述。机械波传播理论已广泛应用在结构损伤探测以及结构强动载荷下的瞬态响应分析当中。利用基于机械波的建模方法,对工程上常见的几种结构系统中由冲击运动引发的动力学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工作为如下几个方面:(1)变截面(非均质)杆轴向重复撞击行为关乎冲击钻进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及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对式样的动态力学测试。一维纵波在变截面杆传播过程中存在入射、透射与反射原理。通过建立离散化的变截面杆轴向撞击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法,对以重复撞击和脱离为特征的变状态撞击过程中的撞击端参数预测制定一套求解方法。算例的计算结果演示了由机械波运动效应引起的由杆轴向不均匀动态变形直接导致的自发再接触行为,从而揭示了微秒计时间尺度上系统中潜在的自发重复撞击现象。(2)对于抛射体横向撞击张紧的带状膜结构,由于较低的碰撞速度,足够的预紧力,通过简化将其建立成线性的刚性抛射体—张紧弦正交冲击运动模型。该模型可作为车辆安全带拦截乘员躯干以及锁膜建筑结构抵抗外物侵袭的物理原型。基于带中纵向传播的剪切波,对中心以及非中心撞击条件下的系统响应进行了解析求解,并结合有限元仿真对参数影响下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对于中心碰撞,第一次分离之后,仅当织带—抛射体质量比接近1的时候,系统发生二次撞击。对于非中心碰撞,波传播的非对称性导致抛射体做平动与转动。小转动惯量或扁平状抛射体的摆动幅度更容易遭受显著的震荡。当织带被撞击点具有很大的偏心率且较短部分的带长非常小时,自碰撞发生起,抛射体迅速沿单一方向做出很大幅值的摆动。(3)安全带被公认为车辆中用来防止乘客被甩出并使其免遭与内饰发生碰撞以致伤亡的最有效安全措施。提升安全带的限制性能,例如降低乘客躯干前向位移和来自安全带的限制力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中采用简化的刚体-张紧弦撞击模型作为碰撞事故发生时躯干冲向预紧式安全带并与之相互作用的研究对象。在传统安全带模型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外部边界受控下可前后滑动的新式安全带模型。着眼于沿织带纵向传播的剪切波,引入一个向内和向外传播且同时到达原点的两个波在原点位移的叠加函数,通过分析该函数所应具备的特性来反求两个波,并对应给出应当输入的边界位移信号。理论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可以同时降低躯干最大位移,最大限制力,相对于座椅靠背的反弹速度以及与织带相互作用的时间,且削减效果针对躯干—织带质量比较大,织带初始拉直角度、波速、冲击速度倒数三者相互乘积较小的情况尤为明显;该情况由于容易造成很大的最大前向位移和中等程度的最大限制力,因此加剧了乘客伤亡风险。结果还表明缩短控制输入滞后时间有利于以上指标的综合削减。解析计算与碰撞实验中关于躯干加速度结果的高度一致性证明了基于波传播控制方法的可靠性。(4)为研究连杆机构以及高速重载火炮协调器旋转副受冲击载荷时的瞬态动力学特性,建立了 Bernoulli梁—杆冲击模型,并在梁撞击点施加了上下限位边界条件来模拟旋转副。冲击和脱离的交替发生以及梁中弯曲波和杆中纵波的耦合效应会导致瞬态波以更为复杂的形式传播。针对撞击阶段和脱离阶段,瞬态波的传播以特征函数级数的波函数展开形式进行求解。数值计算结果揭示了若干由冲击引起由波传播直接导致的瞬态现象:子撞击,隐藏的高峰值撞击力,粘滞运动以及撞击丢失。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刚体及刚柔耦合体火炮协调器模型,由于考虑了旋转副的3-D几何效应,以及销孔对销轴沿周向各个角度的位移限制,仿真结果显示撞击频率相对于理论模型对应的结果有所提高。间隙越大,子撞击撞击力幅值增加,但子撞击发生频率下降且持续时间减少。相对于刚体模型,柔性协调臂弹性变形能够减缓销轴和销孔的碰撞力,但能够增加构件的反弹速度和加速度。
其他文献
[背景]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是由于胚胎发育早期神经管闭合不全导致的一组严重先天畸形。NTDs的病因十分复杂,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已有研究提示,遗传因素在NTDs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平面细胞极化(PCP)信号通路是调控神经管闭合的重要通路之一,多种动物模型和人群测序研究报道了 PCP通路与NTDs的关系。然而,既往研究仅限于基于种系遗传的单核苷酸位点变异,
随着嵌入式实时系统对高性能低功耗需求的不断提升,多核体系结构开始应用于嵌入式实时系统。任务在多核处理器上的可调度性分析比在单核处理器上的可调度性分析更加困难,这是由于在单核中分析任务可调度性时每个任务执行的最坏情况是已知的,然而在多核平台中每个任务精确的最坏情况并没有找到。因此,已有的可调度性分析方法是基于对每个任务执行的最坏情况的悲观估计。目前,针对任务在多核处理器上的可调度性分析的研究热点之一
循环冷却水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辅助冷却系统,在各类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该系统负责消除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具有保障产品质量、维持生产安全的重要作用。循环冷却水系统是工业流程中的节水单元,能够大幅节约工业用水,但同时该系统也是流程中的高能耗单元,往往具备很大的节能潜力。随着近年来节能减排技术与应用不断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节能相关研究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在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以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现役航空轴承钢已无法满足高性能、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要求。高氮不锈轴承钢硬度大、强韧性高、耐腐蚀和耐疲劳性能优异,在国外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我国航空轴承钢的质量及稳定性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新型高性能航空轴承钢的研发严重滞后,成为制约我国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本文围绕高氮不锈轴承钢的加压冶炼工艺、热加工和热处理以及合金元素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开展工作,
背景:功能性胃肠病常合并精神障碍,如焦虑、抑郁,而一些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亦常伴有胃肠道症状。功能性胃肠病及精神心理障碍均具有性别差异,其发病率和症状严重程度受卵巢激素水平和绝经状态影响。焦虑抑郁常随卵巢激素水平下降而加重,雌性大鼠去卵巢可诱发糖脂代谢异常。肠道菌群亦受卵巢激素水平影响,与绝经前女性相比,绝经后女性菌群在结构、丰度和多样性方面发生显著改变。小檗碱可通过影响肠道细菌改善结肠癌、关节炎和骨
我国高铁铝土矿资源十分丰富,矿石中铁、铝质量比大于1,铝、硅质量比小于3。就高铁铝土矿中铁、铝含量而言,均未达到现行成熟冶炼工艺的品位要求。不论以单一铁矿利用、单一铝矿利用,经济上都不合适。因此,必须将高铁铝土矿中的铝、铁、硅等有价组元都合理利用,才有好的经济效益。多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对于高铁铝土矿综合利用的研究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提出很多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未能实际应用。因此
晶界是材料中普遍存在的面缺陷,杂质或合金原子在晶界处的偏析可以降低或增强界面结合强度,进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得益于当今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成为材料科学发展中的强大工具。常用的理论研究晶界偏析的方法有两类:拉伸试验和Rice-Wang热力学模型。在应用这些方法研究对称倾侧晶界体系时,需对特定细节进行谨慎处理。另外,非磁性原子偏析到磁性材料晶界处的性质已有报道,而
镁合金作为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众多优异性能,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3C数码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然而镁合金的强度较低且室温塑性差,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应用。研究表明,通过调控镁合金显微组织(晶粒尺寸、分布、织构等)可以进一步改善其综合力学性能。目前通常采用加入第二相颗粒细化晶粒、控制有利织构形成等方法优化镁合金显微组织。然而,外应力是否也会对镁合金晶粒长大和织构形成产生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因此镁合
本文针对螺纹钢中微量元素配比变化如何影响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应用统计学方法和智能算法对某钢铁企业螺纹钢的大量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处理,探索螺纹钢力学性能与微量元素组成成分之间的依赖关系。即从螺纹钢中所有微量元素含量与其力学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数据入手,理论分析结合实际生产试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寻在Cr含量不变并保证螺纹钢力学性能前提下,降低Mn含量的配比优化方案,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机械系统疲劳可靠性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Monte Carlo模拟仿真方法研究零件强度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对数退化与幂指数退化过程的差别,分析退化参数v对可测剩余强度分布统计矩的具体影响。获得考虑退化试验寿命数据信息的剩余强度退化模型参数计算方法,提高原有退化模型的精度。通过20MnTiB材料光滑试样与缺口试样的剩余强度退化实验,得到考虑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