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变化环境下岷沱江流域径流响应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i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域径流对复杂变化环境的响应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水科学发展的热点方向之一,作为变化环境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正在逐渐加强水文循环的非稳定性和不均衡性,从而影响水资源的分布、构成和总量以及可再生性、可控性,进而对水生态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等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合理地分析径流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显得极为重要,同时也成为了流域水文循环研究的一个难点。本文以岷沱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MK)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和累计距平法(Accumulative Anomalies Method,AAM)对岷沱江流域近34年(1981-2014年)的降雨和温度的年际变化趋势及其突变特征等进行分析;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Arc GIS)分析岷沱江流域1985年、2000年和2015年三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将岷沱江流域分为青衣江、大渡河、岷江和沱江四个子流域,并应用适用于岷沱江流域的土壤和水评估工具(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分别对四个子流域进行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的敏感性分析与响应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Arc GIS构建了岷沱江流域SWAT模型,结合流域内水文站径流数据并利用SWAT-CUP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流域内各水文站率定和验证期的R2和NSE均大于模型评价标准,SWAT模型能较好的适用于岷沱江流域。(2)通过分析岷沱江流域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发现:1995年为流域降雨和气温的突变年,并且在1981-2014年期间流域的年平均降雨总体呈减少趋势,流域年平均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1985-2000年流域耕地和林地减少,草地增加,2000-2015年流域耕地减少,林地和草地增加,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3)各气候情景变化下的流域年均径流表现为:岷沱江流域径流量与降雨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在气候变化情景下,岷沱江流域内大渡河径流变化最大,青衣江径流变化最小。(4)单一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流域径流变化规律为:将岷沱江流域全部耕地转化为林地或草地,均会引起岷沱江流域径流减少,流域内岷江和沱江径流减少较大;将流域全部林地转化为草地,会导致岷沱江流域径流量增加,流域内大渡河和岷江径流增加较大。(5)分别研究流域在不同耕作模式以及轮作休耕情景下的流域径流变化情况可知:等高耕作、带状耕作、作物残渣耕作、免耕以及作物轮作等模式均会引起岷沱江流域径流减少,其中,岷江、沱江径流减少相对较大;退耕还林和退耕育草情景下,岷沱江流域径流也会减少,流域内岷江和大渡河径流减少较大。(6)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都会导致岷沱江流域径流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就四个子流域径流变化而言,大渡河径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最大,岷江径流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最大。因此,在以后的岷沱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要更加重视气候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促进岷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7)通过分析岷沱江流域内部水资源状况可知:大渡河、青衣江水资源丰富,岷江和沱江水资源匮乏。可通过实施跨流域调水方案解决岷江和沱江水资源问题,丰水年时从大渡河调水至岷江和沱江,枯水年从青衣江调水至岷江和沱江。
其他文献
逆向教学设计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与达成的有效路径。作为“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它聚焦3个核心问题,围绕3个主要环节,践行3个基本阶段,贯通3个关键要素。逆向教学设计表现出显著的教学特征:课程标准为出发点与归宿;明确指向核心素养;教学评价驱动与助推;利于大概念建构,促进深度学习;目标—过程—评价三位一体的统一。逆向教学设计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标理念的落实与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提供有益的启示。
回转类壳及其耦合结构广泛应用于多种工程领域,对其开展振动特性研究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工程实际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边界条件对回转类壳及其耦合结构的振动特性影响巨大,是研究结构振动特性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际工程中的回转类壳及其耦合结构往往工作在复杂的边界条件下,而现有的求解分析方法大多局限于经典边界条件或者特定边界条件,因此,本文围绕任意边界条件下回转类壳及其耦合结构振动分析建模问题,开展了如下的研究
多股螺旋弹簧(Stranded-Wire Helical Springs,以下简称“多股簧”)是由钢索通过有心卷或无芯卷的方式卷制制成的圆柱螺旋弹簧。由于多股簧性能的优越性,它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备、民用设施等各领域取代了大部分普通圆柱螺旋弹簧。但目前多股簧的疲劳失效研究尚不成熟,而多股簧的疲劳失效直接关系到航空航天装备和军用自动武器的可靠性。所以,必须进行多股簧的疲劳寿命预测及失效研究,为多股簧的
超快飞秒激光峰值功率高,能够引起气态原子和分子的激发和电离,从而实现分子/离子的粒子数反转,产生“空气激射”现象。人们一直致力于增强空气激光强度并研究空气激光产生的机理。本文研究了强激光场下氮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在391 nm处的N2+空气激光,在氮气放电时,391 nm激光会消失,侧面测得的391 nm荧光强度大大增强,表明放电提高了B2Σu+态的粒子数。通过比较放电和光丝诱导的等离子体中获得的氮
精度是衡量机械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精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产品的档次。在机械产品的设计阶段对产品的装配误差进行预测,不仅可以检验零件公差设计的合理性,而且可以为误差补偿和公差优化提供指导。本文提出一种以元动作单元为对象的装配误差建模、分析与预测的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分析典型元动作单元装配中常见几何要素(平面、柱面、轴线)的基础上,基于SDT对常见的几何要素误差变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建模
岷江和沱江是四川省内两条主体水系,由于岷江水系在都江堰分流一部分水流入沱江,两江相互连通,素有―双生河流‖之说,但近年来岷江流域自身水资源锐减,可调度的水资源面临不足,而沱江流域位于四川省重要的人口产业聚集区,并处于缺水区,需要从岷江引水,供需之间出现矛盾。岷沱江流域本是有机不可分割的整体。研究四川境内最重要的水系岷沱江流域对四川人民的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12个气象站点198
图像增强旨在提高原始数据的质量和信息含量,突出图像的整体或局部特征,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以满足特定场景的需求。图像增强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公共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近年来,大量研究学者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到图像增强算法中,取得了卓越的性能,但对图像高频信息的重建仍然存在一定欠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低光照图像和磁共振图像为对象开展图像增强算法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开
目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PIH)特发于妊娠期,包含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 hypertension,GH)和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两个亚型,可对婴儿发育及母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PIH的发生,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PIH与微小RNA(micro RNA,mi RNAs
学位
构建生物传感器的关键部分是作为识别元件(酶、抗原、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但是生物活性物质容易受到酸碱性、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从而导致生物传感器的灵敏性、稳定性下降。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作为识别元件,能有效模拟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过程。它相较于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更好的廉价性和稳定性。同时,MIPs的发展和应用也促进了生物传感器中识别元件的多元化,使其更为实用。综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