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摩擦应力的测量对提高交通运输工具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可以用来描绘流场中流体表面的流体特征。在一些新兴领域,例如流动控制,表面摩擦应力的测量也同样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又由于大型运输机的巡航速度都为跨音速附近,本文选取了“跨音速机翼表面摩擦应力测量技术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以荧光油膜技术作为主要测量手段开展研究。本文首先从油膜在全局表面摩擦应力场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着手,深入研究荧光油膜全局表面摩擦应力测量模型,然后从降低解算时间和提高解算结果的精度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基于时间连续性假设的改进算法和基于时间连续性假设的油膜迭代演化算法。两种改进算法的仿真结果表明:前者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解算时间;后者在降低解算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测量精度。其次,在跨音速风洞实验中,获取待测翼型表面油膜演化图像时存在众多不利因素,特别是翼型表面的振动和扭曲;为了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本文深入研究了相机标定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引入了曲面投影测量技术。另外针对风洞中拍摄图像亮度不高、标记点不易提取的问题,本文从相机针孔模型的成像原理切入,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特定情况的基于边缘提取的角点提取算法——根据特定情况下的映射模型推导出翼型表面上互相平行等间距的横向标记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纵向标记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冗余信息融合的方法来降低标记点提取的误差。接着,围绕相机内外参数的解算方法,本文引入了以直接线性变换算法为基础的优化算法。之后,本文将曲面投影测量技术与考虑畸变的DLT算法和传统的Tasi两步算法进行对比,计算各自像元误差,对相机标定结果精度进行定量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投影测量技术在测量精度上优于其他两种算法。最后本文将荧光油膜测量技术用于具体的实际应用之中,对机翼模型NLF0415进行全局表面摩擦应力的测量,进行了小肋减阻效果的验证;并与粒子成像测速方法(PIV)的测量实验结果进行横向对比,两者的实验结果一致,从而验证了荧光油膜全局表面摩擦应力测量技术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