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导航无人机室内三维航迹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室内导航定位技术的兴起,使无人机在室内环境中的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一般无人机相比,四旋翼无人机具有体积较小、机动灵活、操控简单、起飞方便等优点,可以代替人类执行室内目标搜索、有害气体信息检查等任务,在反恐侦查、灾后搜索与救援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室内空间结构比较复杂,高度受限且障碍物较多,使无人机在室内自主导航时具有较大的挑战,而航迹规划作为无人机自主导航关键技术之一,现已成为无人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围绕四旋翼无人机室内自主导航问题,对四旋翼无人机三维航迹规划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室内四旋翼无人机航迹规划问题,首先分析了现有的环境建模方法,采用栅格建模法实现对室内连续规划空间离散化处理;随后结合四旋翼无人机自身飞行特点,分析出其在室内环境中飞行的物理限制条件;对路径规划问题中常见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算法的优缺点,选择强化学习算法和A*算法作为本文航迹规划方法的研究对象;(2)针对室内空间环境复杂且Q-learning算法收敛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了简化算法搜索节点的空间优化策略,和确定相对于起点位置的目标方向的Q值初始化策略。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Q-learning算法,改进后的Q-learning算法在收敛时间和搜索节点数上都有明显的降低,所规划的路径长度也有所缩短,并在不同环境中验证了改进算法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3)针对传统A*算法所规划的航迹存在紧贴障碍物的问题,在启发函数中加入了安全距离函数,并对规划的航迹进行平滑处理;为满足四旋翼无人机室内导航的实际需求,针对无人机飞行航线上出现的突发障碍物,对其进行重规划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改进A*算法规划的航迹相比于传统A*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远离障碍物,确保了无人机的飞行安全,并且通过平滑处理后的航迹更符合无人机的实际飞行;对全局航迹上出现的突发障碍物进行的重规划处理,能较好满足无人机的实时性需求。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地震频发,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主要竖向承重构件框架柱极易遭受破损毁坏,引致结构局部乃至整体坍塌,针对该问题科研学者提出了柱顶滑移框架柱设想,即结合一定措施减小甚至完全免去地震下部分框架柱的弯矩和剪力,同时保证此部分柱子在地震时基本保持完好且能够独自承担绝大部分结构自重,以此更好地实现结构抗震倒塌。基于此,本文结合学者提出的这一特殊设想,将其应用到某实际工程算例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中,并逐一开
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温室气体过量排放使全球气候系统变暖,这类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建筑行业消耗了全球大约30~40%的能源,并排放了几乎占全球30%的温室气体,给全球气候和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的讲话中强调中国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我国如何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占全国总碳排放量40%以上的建筑行业责任重大。控制建筑
随着我国煤层浅部煤炭资源的大量开采,开采深度正在逐年增加,导致开采煤层的地温高、地应力大。由于采空区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采空区浮煤自然发火危险性增强。本文以某矿1303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测定,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及防控方法研究。通过程序升温模拟不同湿度环境条件对煤自燃的特性以及不同初始温度下煤样自燃过程,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不同湿度对
如何以最快速度定位管线病害点,获取地下管线渗漏病害发育程度、病害位置信息,是当今市政管线应急处置的重点,也是市政规划建设热点研究问题,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 radar,GPR)技术相比于传统探测手段具有探测高效、空间分辨率高、探测目标种类广、无损检测、抗干扰能力强且应用环境广泛等特点,在隐蔽地下条件探测中有优势。但是,随着如今地下空间不断开发利用,地下管线所处环境也日趋复
随着产品柔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快速发展,作为制造业智能装备的工业机器人,其单台独立运行的工作模式难以满足复杂零部件的焊接加工,因此,本文研究建立由工业机器人与变位机组成的协作焊接工作站。首先,在分析工业机器人与变位机之间的运动形式及其轨迹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主从运动链的机器人协作焊接工作站耦合运动学模型,分别对工业机器人和变位机的运动学方程进行求解;基于最佳焊接效果的位姿要求,阐述了耦合运动
我国西部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但其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煤矿大规模高强度开采对部分地区地层结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破坏。因此研究采煤活动引起的上覆岩层破坏规律、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对于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及地下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榆神矿区某井田2-2煤、3-1煤开采为例,综合运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理论公式计算、数值模拟和数学建模分析等方法对井田内水文地质特征
煤与瓦斯突出是制约下峪口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矿井主采的2#、3#煤层均为突出煤层,客观上2#煤层突出危险性小于3#煤层,可以作为上保护层开采。为保障下峪口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本文对矿井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方案进行了研究。本文在调研下峪口煤矿瓦斯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井煤层突出危险程度及保护层开采的可行性,选择2#煤层作为3#煤层的保护层。以23206、23208、23306采面为研究背景,
作为采煤机设备的关键零部件齿圈是保证采煤机动力传递的重要部分。在齿圈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要获得良好的耐磨性、抗疲劳强度和硬度,就需要对齿圈进行热处理,而渗氮是关键热处理之一。因此控制渗氮齿圈的质量和对齿圈的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研究对提高齿圈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采煤机齿圈的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分析,选用材料42CrMo钢,通过分析总结影响齿圈渗氮的质量因素,先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Deform对
煤田自热自燃现象一直是困扰世界主要产煤国家重大灾害问题。若将煤自燃产生的有害废热加以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矿区的煤自燃问题,同时也能将煤田热能进行再利用。热管移热降温是一种利用相变潜热来快速转移热量的过程。当热管插入煤堆时,通过煤堆内部氧化高温与外界环境温度差作为热管蒸发端起动热源,以使热管充分发挥相变连续移热特性,以实现煤堆降温的目的,同时在热电转换技术的作用下,将热管提取煤中的热量加以
煤层瓦斯突出严重 制约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而瓦斯预抽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钻探技术是解决瓦斯预抽的重要手段。由于碎软突出煤层质地较软、压力大,在钻孔施工后,造成孔壁坍塌、通道变形,导致瓦斯流通不畅,阻碍筛管下放,无法高效抽采利用瓦斯。本文以寺家庄煤矿为工程背景对碎软煤层筛管完孔技术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高效抽采瓦斯的目的。本文通过现场资料分析研究、理论分析及室内设计计算等研究方法,根据研究区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