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dimension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初步研究阵发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变化,探讨房颤(Atrialfibrillation, AF)对左房功能的影响,评价该技术在检测AF患者左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二维图像清晰的3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AF1组)、43例持续性房颤患者(AF2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集全容积左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并存储,运用3D-STI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①左房16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和面积峰值应变(PLS、PRS、PCS、PAS),左室收缩期左房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和面积应变(GLSs、GRSs、GCSs、GASs),以及左房收缩期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和面积应变(GLSa、GRSa、GCSa、GASa)等收缩功能参数;②左房16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和面积应变达峰时间(TLS、TRS、TCS、TAS),左房整体纵向、径向、圆周和面积应变达峰时间(GTLS、GTRS、GTCS、GTAS),以及左房纵向、径向、圆周和面积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TRS-SD、TCS-SD、TAS-SD)等非同步参数。分析3D-STI参数与左房整体功能(LAEF)的相关性。绘制3D-STI收缩功能参数与非同步参数ROC曲线。采用心率对时间参数进行校正。结果1.随着AF程度的加重,左房心肌局部收缩功能下降,AF1组、AF2组大部分节段PLS、PRS、PCS、P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AF患者左房储存功能及助力泵功能受损,AF1组、AF2组GLSs、GRSs、GCSs、GASs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1组GLSa、GASa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1组GRSa、GCSa低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着AF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增加,房壁运动异常程度加重,出现左房心肌的非同步性运动,AF1组、AF2组TLS、TRS、TCS、TAS以及GTLS、GTRS、GTCS、GTAS较对照组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1组、AF2组TLS-SD、TRS-SD、TCS-SD、TAS-SD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3D-DTI参数GLSs、GRSs、GCSs和GASs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反应左房储存功能的GLSs、GRSs、GCSs、GASs指标及反应左房心肌运动不同步性的TLS-SD、TRS-SD、TCS-SD、TAS-SD指标均与LAEF具有较好相关性。5.3D-STI整体应变参数GLSs、GRSs、GCSs和GAS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8、0.820、0.872、0.891;非同步参数TLS-SD、TRS-SD、TCS-SD和TAS-S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1、0.576、0.730、0.738。纵向应变指标对于AF患者左房功能的诊断效能高于径向、圆周和面积应变。结论AF患者在病变早期即出现心肌损害,随着AF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加重,左房壁心肌各节段的运动进一步出现异常,在3D-STI中表现为应变值逐渐减低,并且出现了非同步运动。3D-STI能检测AF患者的房壁心肌运动异常,定量评价AF患者左房心肌收缩功能及同步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