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含磷酸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简称“止咳水”)的滥用现象在全国呈现不同程度的发生和蔓延之势,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流行性滥用。调查发现“止咳水”滥用者多是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各种不良行为,将影响其成年后的身心健康。因此,青少年滥用精神活性类药物将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并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
研究目的:
初步了解广东省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药物的基本状况及非医疗目的使用“止咳水”的具体行为特征,并探讨在校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止咳水”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
将广东省各地分为“止咳水”滥用程度轻、中、重三类,并结合地理分布进行分层,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第一阶段在云浮、广州、河源各市分别抽取6所高中;第2阶段在清远、湛江、潮州、深圳各市分别抽取6所高中和6所初中。再在选中学校各年级抽取2个班,以抽中班的全体在校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选择学校心理老师及各年级1个班主任作为小组讨论对象;以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收治的部分20岁以下“止咳水”成瘾者作为个人深入访谈对象;以调查地区的12家零售药店作为观察对象。
研究结果:
1.非医疗目的使用过药物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9.60%(第一阶段)和7.31%(第二阶段);非医疗目的使用最多的前三种药物为:止痛散、晕动片、“止咳水”。非医疗目的使过“止咳水”的占3.71%(第一阶段)和1.50%(第二阶段),滥用“止咳水”的占2.03%(第一阶段)和0.72%(第二阶段),最近1个月仍滥用“止咳水”的占1.42%(第一阶段)和0.41%(第二阶段)。
2.一、二阶段全部调查对象中,有227名“止咳水”滥用者,其中97人(42.73%)尝试过戒除,其中69人成功(目前已停止),戒除成功率为71.13%。首次使用的场所主要是“家里”;目前滥用场所前三位为:“歌舞厅/酒吧/迪厅”、“家里”、“网吧”。
3.“止咳水”的来源主要是“自己购买”和“来自家里”。购买处主要是“零售药店”和“私人诊所”,经济来源主要是“家人给的零花钱”。
4.“止咳水”滥用者中,前三种首次使用原因是:“听说可解除疲劳和提高精力”、“好奇心驱使”、“寻求刺激”;在目前滥用者中,前三种继续滥用的原因是:“解除压力烦恼”、“无聊寻求刺激”、“无法忍受戒断症状”。
5.广东省中学生非医疗目的使用“止咳水”的影响因素有:地区、学校类别、性别、居住情况、零花钱、学习压力、业余安排、有无社会朋友、吸烟、饮酒、与老师关系、非生病使用“止咳水”的危害认识、身边滥用者13个影响因素。
6.访谈66所学校的246位老师,有8所学校老师反映2-5年前发现过1~2例“止咳水”滥用者;其中2所还曾发现过其他药物滥用者。近1年均未发现过滥用药物学生。访谈16名“止咳水”成瘾青少年,大多与父母交流较少,首次使用时大多知道会上瘾,但相信喝得少或意志坚定就不会上瘾,从而冒险尝试。
结论:
1、广东省中学生存在非医疗目的使用药物现象,比国内其他地区同类调查结果高,非医疗目的使用的药物以“止痛散”、“晕动片”、“止咳水”为主。
2、首次非医疗目的使用“止咳水”的前三位原因是:“听说可以解除疲劳和提高精力”、“好奇心驱使”、“寻求刺激”;反复滥用的前三位原因是“解除压力烦恼”、“无聊寻求刺激”、“无法忍受戒断症状”。因此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其对药物有正确的认识。
3、通过对一、二阶段调查结果的比较,间接反应采取全面的干预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学生滥用药物状况。
4、非医疗目的使用“止咳水”的中学生以男生为主,尤其是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以及有社会青年朋友的学生。因此,要加大对这部分学生的宣传教育力度。
5、相关卫生知识宣传还有所欠缺,个别偏远地区老师不知道滥用“止咳水”会成瘾。部分地区零售药店仍存在违规出售含磷酸可待因的复方止咳口服溶液的现象。要继续加强相关社会宣传和对药品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