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梨状窝瘘的改良Killian法电子喉镜检查及术式对比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54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 改良Killian法电子喉镜检查在先天性梨状窝瘘诊断中的应用  研究目的:  探讨改良Killian(modified Killian,MK)法电子喉镜检查(简称MK检查)在诊断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利弊、可行性和意义。  方法:  本研究前瞻性研究比较MK检查(改良Killian体位+转头+捏鼻鼓气动作)与传统电子喉镜检查、下咽造影和CT在30例临床疑似先天性梨状窝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幼龄组(≤14 岁)和大龄组(>14岁),记录两组MK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并采用χ2检验比较其差异。  结果:  20例下咽造影可见先天性梨状窝瘘瘘管显影,诊断阳性率为66.7%(20/30);25例CT表现为环甲关节内侧、下缘和/或甲状腺上极组织内含气腔隙,甲状腺形态改变,颈部窦道和(或)瘘管形成等,诊断阳性率为 83.3%(25/30)。MK检查显露梨状窝内瘘口的诊断阳性率(76.7%,23/30),高于传统电子喉镜检查(1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7.05,P<0.05),与下咽造影、C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χ2=0.10,P均>0.05)。大龄组MK检查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低龄组(χ2=6.68,P<0.05)。  结论:  MK检查可清晰显露下咽解剖结构及梨状窝底部内瘘口,安全可行、直观有效、便捷经济,可作为临床疑似先天性梨状窝瘘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的有效补充。  第二章 内镜C02激光烧灼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与颈部开放术式的对照研究  研究目的:  前瞻性对比评价内镜C02激光烧灼术(Endoscopic C02 laser cauterization,ECLC)及颈部开放术式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的疗效及利弊。  方法:  我科2014年9月-2017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初治先天性梨状窝瘘患者80例,采用连续入组方式将其分为内镜组和开放组,其中内镜组40例,开放组40例。内镜组采取 ECLC 治疗,开放组采取“支撑喉镜检查(确认梨状窝底部内瘘口存在)+梨状窝瘘管切除+喉返神经解剖+/-喉上神经外侧支解剖+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术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颈部美容评分,并对比其并发症、治愈率。  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时间、颈部美容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t值分别为-9.400,-5.031,-16.199,-4.293, 25.847,P值均<0.01);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7.5%,3/40)与开放组(15%,6/40)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χ2=0.50,P>0.05)。首次治疗后3个月,内镜组治愈率(82.5%, 33/40)明显低于开放组(100%,4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P<0.05)。  随访期内(末次治疗后12个月),内镜组的治愈率(97.5%,39/40)与开放组的治愈率(100%,40/4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两种术式各有利弊,与颈部开放术式治疗CPSF比较,ECLC操作简单、可重复操作、术时短、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确切,但受制于一次烧灼闭合率偏低 、远期疗效尚不确切等因素,现阶段仍无法完全取代颈部开放术式。
其他文献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评估OCT在对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的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入选2014-07至2015-07就诊于
目的:比较外周血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激活在不同发病类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之间的差异,以及产前产后的变化,来探讨不同发病类型子痫前期患者的病理生理
学位
目的:  研究显示BLU (ZMYND10)在包括鼻咽癌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中频繁出现表达下调或缺失,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强烈相关,其抑癌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细胞周期(G1/S和G2/M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