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禽畜水产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集约化养殖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兽药的种类、生产量和使用量随之大增。兽药使用后会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环境,而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往往是城市饮用水源,因此,研究兽药在饮用水源水中的残留及其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5类137种兽药为目标物,建立其在饮用水源水中灵敏、可靠的同时分析方法,应用于福建省主要水源(九龙江、晋江、闽江)水中兽药监测,了解复合污染特征,并进行初步安全风险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37种兽药的SPE-LC-MS/MS分析方法采用LC-MS/MS技术,在ESI电离和MRM采集模式下,通过优化母离子、子离子、碰撞能等质谱参数以及洗脱程序、定容溶剂等色谱条件,确立了 137种兽药的LC-MS/MS分组同时测定方法。目标兽药在设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10,仪器检出限在0.001 μg/L-5 μg/L之间,满足目标兽药检测的灵敏度要求。通过优化针式滤膜、SPE洗脱和淋洗溶剂、水样pH值以及Na2EDTA加入量等条件,建立了饮用水源水中137种目标兽药同时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并比较了外标法、同位素替代物法和基质匹配法的定量效果。在5 ng/L、20 ng/L和100 ng/L三个加标浓度下,各有87.6%、92.7%和94.2%的目标物回收率在40%-130%之间,对应相对标准偏差(n=4)分别为0.2%-26.5%、0.8%-27.6%和0.3%-23.6%;仅阿苯哒唑、螺旋霉素、雌三醇、氯舒隆、安乃近等少数目标兽药回收率偏低。97.8%目标兽药的方法检测限在0.01-3.0 ng/L,定量限在0.05-10.0 ng/L,充分满足饮用水源水中多种类痕量兽药的检测要求。2.福建省主要饮用水源水中兽药复合污染特征研究分别于2018年5、10、11月采集了九龙江北溪、晋江和闽江水系共计55个站位的表层水样,运用上述建立的分析方法,进行了137种目标兽药的监测。结果显示:九龙江北溪、晋江、闽江饮用水源水中兽药检出种类和各站位检出浓度范围分别为12类32种(4.9-1595.0 ng/L)、9类24种(61.6-274.0 ng/L)和12类26种(135.7-797.2 ng/L)。整体上,氯霉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抗虫药类和金刚烷胺为三大水系中的主要检出类别;其中,磺胺甲恶唑、金刚烷胺和氟甲砜霉素是九龙江水系的主要污染物,金刚烷胺、金霉素和氨丙啉是晋江水系的主要污染物,盐霉素、磺胺甲恶唑和氟甲砜霉素是闽江水系的主要污染物。3.九龙江、晋江和闽江水域中兽药污染的水质安全和生态风险评价受限于标准限值的缺失,暂时无法对饮用水源水中检出的兽药残留进行水质安全评价。利用风险商值法对九龙江、晋江和闽江水系的兽药残留进行了水生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对九龙江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和四环素类对晋江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对闽江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磺胺类的磺胺甲恶唑、磺胺嘧啶和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林可霉素为三大水系的主要风险贡献者。本研究结果为水中多种类兽药的分析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的参考,为风险评价和兽药管理提供了科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