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采集的8个样点的树轮样芯进行严格预处理和准确的交叉定年后,在研究区内建立7个样点的21个树轮宽度年表(包括STD、RES和ARS),其中一个样点的样品因干扰因素太多而没有建立年表也未进行气候响应的分析和讨论。两地树木年轮宽度指数对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出较好的一致性,贺兰山和祁连山东段的树木生长基本上都与气温呈反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
西营河01树木生长对年气温的响应最为显著,西营河02、03对气温响应均不显著,古城树木生长主要对当年5、6月的气温响应显著且时段分析结果表明春末夏初的气温对树木生长影响最大。树木生长对这种区域性和大范围的气候变化的记录,表明了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建立大空间尺度上的树轮网络并用于重建和分析区域干旱和区域灾害历史是比较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