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深圳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出现了更加明显的扩散特征,应该说,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空间结构变化最大,土地利用模式转变最快的都是城市外围地区,它作为典型的半城市化空间,受到城市内部空间重组和外部空间扩展的影响,是城市发展最敏感的区域,研究深圳城市空间结构对外围地区的作用、外围地区空间演变过程、特征与模式,对于研究城镇空间优化、外围地区的演变机制和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论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城市外围地区的概念,界定深圳城市外围地区范围和分析城镇空间演变。首先从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化特征的角度提出城市外围地区的概念;然后在分析深圳城市内部空间演变的基础上阐明其内部地域结构模式为“放射圈层式”,以此来界定深圳外围地区的范围,并解析城市内部空间重组和外部空间扩展对外围地区用地的影响,及外围地区用地构成、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以深圳外围地区的茅洲河流域为例,利用LUCC技术,详细剖析流域城镇外部空间扩展和内部空间重组过程及阶段性特征,总结出流域城镇以聚集型空间扩展方式为主,再通过廊道相连填充,最终形成“集中带状”的空间演化模式,并提出“双核三轴”的空间结构模式来促进流域的平衡发展。第二部分提出外围地区基于网格的空间优化方法,并对空间优化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利用GIS技术将可量化的指标进行加权计算,生成茅洲河流域模拟空间,通过对比剖析模拟空间对未来的发展启示;然后对流域整体空间和内部空间进行规则式网格划分,形成整体网格和内部网格,引入绿道作为介质生成新的空间体系,阐明绿道介入网格单元的整体空间和内部空间优化策略;最后对绿道介入城镇空间优化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外围地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作为连接、隔离和缓冲的空间优化,以及绿道介入的多功能空间营造和发展契机,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茅洲河流域绿道建设的实际效应。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深圳外围地区空间演变机制与大城市外围地区规划管理。首先剖析深圳外围地区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提出制度主导下的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空间变革和重大事件相互作用构成了外围地区空间演变的综合机制;然后阐明综合机制作用下,深圳外围地区产业、功能、生态和文化的发展方向及“差异化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模式;最后研究国内外城市外围地区规划管理策略,提出大城市外围地区的规划管理应做到规划理念上时空适应、规划编制上全程动态和规划管理上时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