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小鼠模型,采用高通量的基因芯片对AIH小鼠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查,为AIH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研究靶点;观察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表达的影响,为SS-D用于AIH的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1.C57BL/6雌性小鼠36只,随机分为6组(n=6):正常对照组、AIH 6h组、AIH12h组、AIH 24h组、AIH 48h组、AIH 168h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按15 mg·kg-1体重的剂量经尾静脉注射Con A溶液以建立AIH小鼠模型,并分别于注射后的相应时间点处死小鼠。收集各实验组小鼠肝脏和血清,分别采用HE染色和ELISA法观察肝脏内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血清ALT、AST含量变化情况。2.C57BL/6雌性小鼠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和模型组(n=4)。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小鼠按上述方法建立AIH模型。模型组小鼠造模后12h处死,无菌、低温条件下提取肝组织,抽提肝组织总RNA,并按Agilent-085631芯片说明书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同时采用qRT-PCR技术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3.C57BL/6雌性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n=8)。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治疗组按前述方法建立AIH小鼠模型。其中,模型组小鼠造模12h后处死;治疗组小鼠在建模前12h给予SS-D 5.0mg·kg-1预处理,建模后12h处死。无菌、低温条件下收集各实验组小鼠肝脏及外周血。部分肝脏进行常规HE染色,部分用于抽提总RNA,并采用qRT-PCR法观察各实验组小鼠肝脏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包括IFN-γmRNA、IL-4 mRNA、IL-5 mRNA、IL-13 mRNA和IL-17 mRNA)的含量变化;观察各实验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变化情况。结果1.经Con A诱导的AIH小鼠模型,血清ALT、AST的含量呈现时间依赖性升高,到达一定时间点(ALT:6h,AST:24h)开始下降;肝脏内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呈典型的界板性坏死),炎细胞浸润明显(以淋巴细胞为主)。上述病变具有时间相关性,即在造模6h时,小鼠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出现淋巴细胞活化,并开始出现肝细胞急性损伤;12h见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及肝血窦内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增多;24h时淋巴细胞异常活化,肝组织浸润程度达峰值,同时伴有肝细胞损害显著加重;48h时出现典型的界面性坏死,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而在168h时小鼠肝脏内淋巴细胞浸润消失,但遗留肝实质细胞大面积变性坏死。提示造模12h时适合用于研究AIH早期免疫紊乱机制。2.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基因芯片组小鼠共筛查差异表达基因11 512个,其中表达上调5 189个,下调6 323个。其中781个表达上调基因可注释到292条信号通路,差异富集最显著的前3条信号通路分别是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789个表达下调基因可注释到306条信号通路,差异富集最显著的前3条信号通路分别是Metabolic signaling pathway、Retinol metabolism signaling pathway、Peroxisome signaling pathway。IFN-γmRNA、IL-4 mRNA、IL-5 mRNA、IL-13 mRNA和IL-17 mRNA含量变化的qRT-PCR检测结果与芯片筛查结果一致,不仅表明芯片检测结果的可信,同时表明上述基因的表达变化与AIH小鼠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3.与模型组比较,SS-D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含量、肝脏内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降低;同时,各实验组间的IFN-γmRNA、IL-4 mRNA、IL-5 mRNA、IL-13mRNA和IL-17 mRNA含量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SS-D可以减轻AIH小鼠肝脏的免疫性损伤,其作用机制与调控差异表达基因IFN-γ、IL-4、IL-5、IL-13、IL-17的表达有关。结论Con A诱导AIH小鼠肝脏的免疫性损伤呈现时间依赖性,其中12h组小鼠的肝脏炎细胞浸润显著而肝细胞损伤轻微,可以作为研究AIH早期免疫紊乱机制的理想模型;AIH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系大量基因异常表达的共同作用结果,并与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异常有关;SS-D可以减轻AIH小鼠肝脏的免疫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FN-γ、IL-4、IL-5、IL-13、IL-17等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有关。